大夏书院讲坛 | 张志铭教授谈“法治思维:从利益主张到权利诉求”

发布日期: 2021-10-16   作者:  浏览次数: 251

1013日下午,大夏书院讲坛第三十七讲在学生发展空间302顺利举行。本期讲坛邀请到著名法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志铭教授莅临指导。张教授围绕法治思维:从利益主张到权利诉求这一极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关照的主题,以丰富的知识内涵,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讲坛由大夏书院院长沐涛教授主持。

养成法治思维

大学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法治思维,是现代国家治理应当确立的基本思维模式。张志铭教授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大背景下,法治的重要性愈发被强调。作为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养成和运用法治思维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学校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培养高素质公民。在师大开展法治思维教育,也是从法学角度对我校“幸福之花”办学理念的生动回应。

理解法治思维

实现从利益主张到权利诉求的转变

张教授首先对思维和法治思维、利益和利益主张、权利和权利诉求等用语进行辨析,进而通过深刻而独到的理论阐释和丰富而生动的例子予以展开。权利是受法律认可的利益,法律以设定权利义务的方式调整社会生活关系。法治思维要求从法治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实现从利益主张到权利诉求的转变。转变过程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即对利益的甄别、对利益正当性的证明,以及对利益的法律认可,据此可以分解为:(1)主张利益;(2)主张正当的利益;(3)主张明显属于权利的利益;(4)主张可以或可能归入权利的利益。这四个方面构成从利益主张到权利诉求的操作指引,是落实法治思维的行动指南。

运用法治思维

以大格局大胸怀书写新时代良法善治新篇章

张志铭教授指出,当可普遍化的、具备正当性的利益不断被证明,并明确化为权利,法律就不断走向完善。这需要我们一心为“公”,心怀社会,共同努力,不断学习、思考和修行。大学生应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形成法治思维,成长为明事理、辨是非、知进退的高素质公民。

在互动交流环节,张教授结合生动案例,就法律实施、法律修订与完善等问题与在场师生深入探讨。在热烈的掌声中,讲坛圆满结束。

张志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理学和法律解释学专家,其三十余年关于中国法治实践及相关法理问题的探索,在学界影响深远。讲坛中,张教授针对法治思维展开现象层面的描述刻画和应对意义上的分析论证,融学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为一体,加深了同学们对法学研究及法治国家的认识,更引发了大家深入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义之一是法治,而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要义之一是要在树立法律权威的基础上,形成人们对法治的内在需求和内心拥护,使法治成为人们的精神认同与行动遵循,这也是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增加法治知识的储备,养成法治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自觉做法治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本期讲坛是大夏书院讲坛第三十七讲。以“大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成长与成才”为三个序列的大夏书院讲坛,旨在为大夏书院乃至全校学子提供深刻的思想内涵、前沿的学术视角、清晰的未来指导,助力博雅大夏、优雅学府的打造。

 | 王芷若 王晓兰

 | 张英

指导 | 蔡慧贤 施能婧

来源 | 大夏书院导师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