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撞响时钟,聆听历史的回声。大夏书院行走课堂第一站来到上海历史博物馆,走进这座百年建筑,穿梭于上海千年的沧海桑田中。在镇馆之宝——一对写实的铜狮响起前奏后,古代上海人民的生活面貌如画卷般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紧接着,一幅《曙光》油画引导出的近现代史让参观渐入高潮。最后,撞钟者的留言余韵无穷,给此次参观留下意蕴深厚的尾声。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同学们与“曾经”相遇,与魔都的前世今生重逢。
历史的厚度
上海历史博物馆是魔都千百年风云的缩影,同学们走过的路都是历史的一砖一瓦,所看到的都是历史留下的精神。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王艳同学这样感慨:“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给了我深刻的文化体验,让我对上海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尊重。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上海精神,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匠心穿越时空与我对话。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更加深入我心!”
教育学部2024级本科生胡雅玲则言:“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中,我更深切地见证了‘我爱侬上海’背后的一帧帧历史影卷。从写实风的非洲雄狮,张合嘴寓意银行的吐纳,到最终上海升起的第一面国旗介绍,国徽、国歌与上海的渊源。可见云间所需要的从不是历史的长度,而是历史的厚度。”
红色的荣光
上海是一座英雄之城,红色之城,它在革命史中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漫步此间,热血与激情仍然可见。教育学部2024级本科生黄思宇为上海的这一抹红色所震撼:“今天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历史博物馆,就为上海的前世今生所震撼。参观近代展厅,我感动于革命先烈为救国救民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壮举,红色的信仰,无悔的选择!他们的革命事迹激励着我们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力行!”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2024级本科生朱莹莹则面向未来提出展望:“上海是一座英雄之城,在历史博物馆中,我真正认识了这座荣光之城,他等待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荣光。”
走入上海这座城市最为厚重的内里
由表及里,是深刻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教育学部2024级本科生王依莉这样走近上海:“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去了解上海这座城市,不是仅知道她‘魔都’的称号和一瞥她繁华的外表,而是深刻地了解她的变迁史和革命史。当一件件文物映入眼帘,讲解老师温柔的声音带我们走入了上海这座城市最为厚重的内里,我爱上海!”
担任本次city walk小组长的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4级本科生陆伊宁偏爱上海小知识:“在讲解老师的生动讲解下,我们了解了很多上海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上海的包子习惯性也叫‘馒头’,陆家嘴得名于陆深,徐家汇得名于徐光启等。老师也讲了些上海方言给我们猜测,很有趣!”这样的行走课堂让教育学部2024级本科生刘颖沉浸式体验上海的历史,她说:“对于一个参观者来说,导游的存在,让我体验感极佳,不会云里雾里、走马观花式地结束参观;对一个外地人来说,上海历史博物馆之行,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上海的过往犹如一幅画卷在我面前展开。”
通过本次的上海历史博物馆行走课堂活动,同学们在一块块厚重的岩石中感悟沪地沧海桑田般的变迁,在一幅幅书画中了解申港唐宋的绝代风华,在一封封电报中体会上海解放的攻坚克难,在一件件旧物中品味上海的文化内涵,也终于明白眼前历经沧桑的上海,并不只有耀眼夺目和车水马龙,更有背后支撑其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行走课堂不仅仅是同学们在繁忙的课程后荡涤身心的好去处,更是将自己与城市融为一体,感受一座城市魅力的绝佳机会。本次行走课堂,让我们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传承红色基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坚定不移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前进。
图片:周宇晨、方雨涵
文字:胡雅玲、曹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