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家乡有着专属的地方历史与文化。
大夏学子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用脚步丈量故土,用心倾听独特的地方文化:有历久弥新的红色精神,有余音绕梁的曲园精粹,有情味儿十足的庙会传统,有代代传承的族谱宗祠,也有百年坚守的老字号。
“家国情怀,守悟初心”
上海红色文化与城市精神红色足迹寻访
红色精神是随着时代发展历久弥新而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守悟初心”红色足迹寻访项目专注于寻访上海的红色踪迹,重温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99年的光辉历史,加深对党史、党情的了解,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
01
前期设想
红色文化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本次实践也试图将红色文化与城市精神相联系,了解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历史进程为背景,简析上海城市文化与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如何受到红色文化影响的。
02
项目进展
小组成员已共同前往孙中山故居、周公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同时发放了调查问卷调研上海大学生对这些纪念馆的看法、了解及访问情况。
03
团队成员
忻羿筠 19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朱佳妮 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金若盈 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坚定中国信仰”
红色学习宣传
瞿秋白故居和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分别是江苏省和海南省的红色文化遗产。瞿秋白故居记录着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英勇无畏、甘为革命前程牺牲的革命精神。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记录着土地革命期间琼崖苏区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她们积极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宣传动员群众,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两处文化遗产蕴含着革命中的中国信仰,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地区。
01
前期设想
学习参观红色景点,增强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并广泛选择各个年龄层人群进行采访与宣传,探究如何更好地宣传当地红色文化。
02
后期宣传
将学习成果制作成公众号文章用作科普和宣传,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增加大众对瞿秋白和红色娘子军的认识,使该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希望通过宣传红色文化,从革命先烈的身上汲取力量,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03
团队成员
沈芷涵 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梁茜茜 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陈雪萌 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砥萃撷精看扬州曲苑
扬州戏曲艺术有较高的观赏性和审美性,思想内涵丰富,传达出特定地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风尚,具有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研究价值,是中国戏剧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扬州的戏曲艺术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亟待有效保护。本实践项目立足于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肩负当代大学生的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坚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01
前期工作
以线上调查方式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对扬州戏曲艺术的关注与了解程度。
02
后期展望
以视频形式推广扬州戏曲文化,宣传片预期在各大视频平台播放,以使更多人了解扬州戏曲文化。
03
团队成员
宫艺菲 19级俄语专业
李檀 19级俄语专业
黄格锴 19级德语专业
王瑾 19级德语专业
基于地方文化信仰与经济关联的调研
--以甘肃会宁桃花山庙会为例
桃花山,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城城东南,其色艳似桃花绽红,烟霞流丹,故名桃花山。自宋、金以来,历朝累代在山上修建庙宇,开凿石窟,装点景观,集风景与宗教于一体。水经注中记载:桃花山,其色润如桃。
01
前期工作
查找相关文献,初步了解会宁桃花山文化的缘起与发展,寻找桃花山文化的影响群体。并在农历六月十九一年一度的桃花山庙会当天,登桃花山,拍摄照片,并采访与文化信仰和经济效益相关的人群。
02
后期展望
专注于整理桃花山文化信仰资料,探讨其与当地经济效益的关联,为今后的桃花山文化发展与经济创汇提出针对性的可行建议。
03
团队成员
王欢 18级历史学专业
张虹琳 19级特殊教育专业
基于经济发展对比与历史变迁的招牌字号研究——以漯河城乡商铺为例
城市中的招牌字号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思想的转变。漯河市作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各色的新老招牌字号在城市中树立,展现着这所城市的变化与特点。
01
实践目的
本实践项目结合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学的特色,通过对漯河市新生招牌字号和老字号的差异对比,结合历史资料,呈现出招牌名称的变革及其背后的经济结构变化。通过对网红店铺的分析,得出符号的文艺表征,并从互动论的视角分析,招牌字号在商家和顾客之间的互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02
项目进展
当前已完成前期的论文、研究以及政府数据的收集,并对漯河市不同街道的商铺进行了考察,并拍摄了图片资料,以便进行后期分析。此外还确定了对商铺的第一轮遴选,确定研究方向为网红店铺的招牌名称对消费的影响,及其背后反映出来的消费观和社会审美的变迁。
03
团队成员
李金泽 19级社会学类
卢怡 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星 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晨 19级社会学类专业
感受城市历史文化魅力
为城市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广西南宁,古属百越之地,东晋建制,历史悠久;四川攀枝花,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曾经的钢铁之都,现在的宜居城市;江西赣州,秦时建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红色文化重要传承地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北京昌平,自西汉设县,千年历史,拥有明十三陵、居庸关长城两处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四座城市,魅力四射。
01
实践目的
在调研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发掘家乡城市的魅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发现家乡城市文化历史发展中的不足,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方案,助推城市发展。
02
项目进展
目前已经完成了文化设施文化景点照片的拍摄,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采访访谈,并已经做好相关线下和线上云调研资料的收集收集整理。后期会聚焦于撰写相关文字报告,总结活动成果。
03
团队成员
韦懿珈 19级英语专业
唐诗琪 19级英语专业
刘祺 19级英语专业
刘靖雯 19级英语专业
乡村宗祠文化的社会价值与提升路径
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不但巍峨壮观,而且还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祠堂文化作为一项历史悠久而又独具东方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华夏子孙的繁衍与迁徙,对当下的家庭还有社会依旧具有现实意义。
01
实践目的
本实践项目聚焦于乡村的宗祠文化,通过对祠堂及族谱的调研分析,探究祠堂在时代演变中的变迁与功能,分析其当代价值。
02
实践形式
将宗祠文化与乡村治理进行联系,探索宗祠文化与乡村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寻求其提升路径,推进其保护传承与活力再造。
03
团队成员
张莹 18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故乡永远是人间归途,
故乡永远是“夜半归家粥可温”的归属。
“地方特色文化”暑期社会实践,
聆听故乡大地的脉搏心跳,
为故乡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文|刘航宇 李梦来
图|大夏书院团委实践部
来源|大夏书院团委实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