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院价值养成工作坊第三讲

发布日期: 2017-11-27   作者:  浏览次数: 81

用中国精神为理想定向

1122日下午,为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大夏书院学生党建中心特邀哲学系系主任陈立新教授,为同学们开授了一堂振奋人心的入党启蒙课——《用中国精神为理想定向》。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学生党建中心指导教师赵景玮及150余名同学共同聆听报告。报告由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



理想:为人生增添新能量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理想的。理想植根于现实生活世界。生活在中国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依据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为自己的理想定向,自我建构出彩的人生。”陈立新教授以“理想”为导引,与青年学生共同探讨:理想是什么?理想于青年具有怎样的意义?

在哲学的意义上,人既具有与动物相同的自然生命,又超越了自然生命的限制,具有超自然生命的品质,即文化生命。因而人具有涵养内生动力、建构独特理想的能力。青年人要认定,“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注定没有未来。”因而,青年学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要把握好人的创生性,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培养自我建构、创生理想的能力。



中国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包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深入发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充分吸纳西方文化积极成果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生活在伟大时代,青年人要怀揣理想、拼搏向上、融入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需要青年的参与,需要青年一代能吃苦、敢战斗、善创造、肯奉献,把无悔的青春激情迸放,托起中国梦,携手铸辉煌。



新时代:呼唤崭新的精神气质

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精神不断吸收中西优秀文化成果,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服务于当下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精神动力。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呼唤着崭新的精神气质。这一气质,具有关乎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承当,标志着中华民族新型品格的开启,成为构筑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拱顶石,并将作为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拒绝主观思想,弘扬马克思的方法,坚持辩证性和整体性,进行外部反思,把握和利用社会和时代的变化来合理安置自己的主观性,在变革着的社会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的共赢。陈立新教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热情鼓励青年学子,“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讲座结束后,韩春红鼓励同学从“小理想”入手,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我;同时将自我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理想结合起来,在为自身理想奋斗的同时,为国家的富强与民族的发展助力。

大夏书院价值养成工作坊也将会继续以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分主题、问题式的研讨,精耕细作,深入学习,在师生合作中共筑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