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上午,大夏书院2021级新生欢迎会暨师长家话活动在学生发展空间302举行。中文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东、哲学系系主任刘梁剑、政治学系副系主任于晶、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法学院副院长岑峨、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闫露、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大夏书院院长沐涛、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与书院708名2021级新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出席了新生欢迎会。20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文春韵担任主持。
大夏书院院长沐涛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书院建设四年来的心路历程。四年来,书院延续与发扬跨学科平台优势,努力建设成汇聚“博雅大夏”、“智慧大夏”、“健康大夏”的第二课堂,与我校九家人文社科类院系共同深入卓越育人的领域,探索和推进学校新文科建设,致力培养具有卓越思维的复合型文科人才。
学思践悟 知行合一
2017级新闻学专业的吴婷是书院的首届院生。她分享了本科四年跟随老师在全国各地参与社会实践的经历,她鼓励新生同学去行走校园、行走上海、行走中国乃至行走世界,在行走中培育主动关心国情发展的意识,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厚植家国情怀。
2018级法学专业的王嫣是“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比赛的全国总冠军。她分享了自己通过不断试错、挑战极限,最终找到了大学生活方向的故事。她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学生绝不只停留在课堂中,她激励新生同学跳出舒适圈,去尝试、去突破能力的极限,去享受“有意义”的大学四年。
2019级新闻学专业的张芷若是书院团委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她和新生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非常认可的一句话“人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才拥有能力去忍受每一种生活”。她认为大家正处在同一个书院群体中,这个群体融合了来自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师长的多重关注,融合了跨年级、跨学科的伙伴,她鼓励新生同学在这个拥有“全面而自由发展机会”的社群中,不要犹豫,不要胆怯,勇敢地去体验、去创造!
2020级历史学专业的叶芷坤是一位满绩达人。他回顾大一的学习生活,尤其是今年暑假参与历史学系和书院共同开设的《澳门城市探访》通识课程的经历,真诚地建议新生同学要拒绝内卷、学会合作、锤炼突破学科壁垒的博雅思维,追求“卓越的视野”,尽情地在师大、在大夏挥洒奋斗的汗水,实现自我飞跃,成为有担当的大夏新生代!
大夏故事,我来续写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张钰同学作为新生代表发言。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的历史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首届本科生和大夏书院的新院生,她感到新奇和兴奋。她期待在学校、书院和学院为同学们共同打造的跨学科融合平台的引领下,可以进行自由而全面的思维锻炼和能力学习,实现不同专业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创新潜力、丰富人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她期待用文科生的声音和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进而成长为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具有厚重人文精神、敢于担当的时代新人,让自己的青春与祖国同频共振,成为祖国新时代的脊梁。
师长家话,为爱添翼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来自九家专业院系的老师也来到欢迎会现场,为同学们送上开学祝福。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长的教诲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细腻,带给新生无限的关怀,谆谆教导中是师长殷切的期盼,助力新同学在人生的又一重要篇章中蓄力前行,一往无前。
徐燕婷 中文系党委副书记:
在大学里,专业学习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要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做人、学会与自己和解。师大是你们前进与拼搏的坚实后盾,希望同学们在未来都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王东 历史学系党委书记:
大夏书院虽然只有四年的成长史,但是其背后却拥有传承百年的伟大学术传统和坚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在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绳绳相继丶不绝如缕的薪火相传之中,今天华师范大学的人文学术,枝繁叶茂,大师辈出,名家云集。各位同学又是百里挑一丶甚至千里挑一的精英。因此,我相信,各位在如此卓而不凡的大夏书院读书,一定会让这个时代和你们个人天赋异禀所给予你们的一切潜质和可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升华。我也充满期待,在今天的新人中,一定会走出未来的中国社科大师!
刘梁剑 哲学系系主任:
首先我想引用大夏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先生提出的“三苦精神”,作为学生应该秉承“苦学”精神,坚持以学业为重的理念。其次,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先生认为大学是最高的学府,致力于促进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探求真善美,并以探求之所获引领文化与社会向上发展。希望同学们未来无论走在校园还是走出校园,都要洋溢师大人求实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
于晶 政治学系副系主任:
我们2021级的同学们很幸运,能够在华师大创新型的育人模式中成长。在政治学系工作十年,我最深刻地体会就是跨学科的重要性,而书院刚好提供了跨专业互动交流的平台,用“跨”的视野看世界,会让大家拥有更大的格局、更高远的追求,希望同学们在书院和学院的配合下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许瑞芳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今年我们迎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首届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夏书院也因此建立了一个正式的联结。在此对各位新同学的加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欢迎。当今时代,我们正面对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同时,我们也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寻找到相对的确定性。希望你们不仅要像前面的老师所期望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还要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度过有内涵、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岑峨 法学院副院长:
在这里我想分享三个小故事,在我刚到华师大学习时,觉得校门到宿舍很遥远,但随着时间增加,即使闭着眼睛我也能找到路,这想告诉同学们,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请不要害怕,因为总会熟悉和适应,更不要止步于此,学海无涯,世界广阔,要勇于开启新的探索;记得曾经的办公环境十分艰苦,但经过学校不断地建设,我们拥有了美丽的环境、优秀的师生队伍,这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努力,总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一天;在前些日子,我吃的第一根师大网红雪糕因为融化而变形,但过几天再次得到一根新的雪糕,它的外观既完整又漂亮,这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尝试,总会有心想事成的一天。
熊琼 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
学海无涯,在大学阶段不断深造是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除了知识,我们应该学习的还有很多。之所以提出“爱在华师大”,是因为老师们同学们有着大爱。让我们携手学会爱与宽容,这种爱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希望同学们把个人的理想融入社会发展的宏图中,珍惜此刻,塑造当下,开创未来。祝愿同学们在大学的每一天都有所获益和精进。
闫露 外语学院党委书记:
书院和学院就像是同学们展翅高飞时的翅下清风,相信同学们会在书院和学院的帮助下收获骄傲与成功。希望大家在面对困难时不畏惧、不逃避,在迎战各项挫折中走向成功。学好一门外语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下中国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刻,今天我们与(语)大家在校园相见,未来还要与(语)大家一同前行。希望同学们锁定前面,未来与(语)中国一同走入世界,与(语)世界一同看中国。
方奇华 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大夏书院和传播学院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齐头并进,为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助力。我想,享受到双院协同平台教育资源的学生们是幸福的。而在70周年校庆年入学的2021级学生更是幸运的。因为今年的校园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氛围,你们将是师大又一个巨大的后浪。请大家尽情感受今日的阳光明媚,接受华师大的大爱。
在歌曲《爱在华师大》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新生欢迎会圆满落幕。
大学是广博知识的海洋
师大是青春荡漾的乐园
未来四年,追求梦想,奔赴卓越,从新启航
708名大夏人,出发!
文 | 张芷若
图 | 尚方剑 郑子星 曹安琦
指导 | 施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