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院讲坛 探讨《浮士德》

发布日期: 2018-07-06   作者:  浏览次数: 228

6月14日晚6点,本学期最后一场大夏书院讲坛在涵芬楼顺利举办。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范劲做客本场讲坛,与同学们共同品读《浮士德》、探讨“浮士德精神”。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本次讲坛。

  

图片包含 人员, 户外, 妇女, 站立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图片包含 男士, 人员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浮士德的故事:生动而深刻


讲座伊始,范老师点明了德国文学不富有情节性但直击心灵开篇的特点,为同学们打开了德国文学的大门,进而引出歌德的著作《浮士德》的讲解。而范老师又紧接着指出,《浮士德》作者歌德的写作特点与常见的德国文学特点恰恰相反,他擅长讲故事,擅长用生动的故事来向读者传递信息


《浮士德》这部作品来自于德国的民间文学,是在民间智慧的基础上加上了歌德本人的智慧,从而产生的一部伟大的世界性文学。

  

  

  

接着,范老师将浮士德一生的故事缓缓道来。浮士德在落后的农民家庭出生,装作占卜术世家的后裔行骗,亡命他地,后期医术高超,有人说其最终死于炼丹,也有人说其死于强盗的谋害。浮士德自强不息、追求真理,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也即是书中最主要的五个最重要的悲剧故事,浮士德的两个灵魂”——世俗和超越,亦在这五个阶段中得以体现

  

图片包含 人员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歌德的《浮士德》是怎么来的,范老师引用了这样一句话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文学史上歌德并不是第一个对浮士德的传说进行再加工的作家,在文艺复兴时期,马洛亦创作了《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故事》,德国的木偶戏中以有浮士德的身影,歌德亦可能受到过莱辛希望创造德国民族文学的思想和其本人与浮士德相关作品的影响,后在其好友席勒的鼓励之下,开始创作浮士德。范老师认为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有两个重点,一是人类的前途与未来,二是人生意义。席勒与歌德交好的十年时间,亦是德国古典文学时期,歌德都没有能完成这部作品,可见对歌德来说,那时他还未能有足够的力量去驾驭这样一部与人本身内涵与发展如此贴近的作品直到1825年,歌德才重拾这部作品,创作至1831年,终于完成全部稿件,1832年再次修改后,完成终稿。范老师指出,在德国文学创作过程中用如此长的一段时间完成一部作品是非常常见的。

  

图片包含 人员, 男士, 就坐, 室内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浮士德》蕴藏的内涵:辩证与对立


随后,范老师从《浮士德》的作品内涵延伸开去向同学们解释作品序幕部分中提及的魔鬼上帝”、浮士德故事的的基础以及歌德本人在《浮士德》这部作品中渗透的个人思想等等。他认为譬如辩证的对立面、用爱的温柔束缚人类、用永恒的思想固定飘摇的事物、经济政治思想、泛神论等等,都是歌德本人借浮士德与恶魔之手表达出来的个人想法。


随着讲解内容的不断深入,范老师着重与同学们分析了作品中的爱情悲剧与社会悲剧两个部分,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节,比如与葛丽卿的相遇、幽会以及葛丽卿的最终结局等等,进而引出了关于善与恶的辨证思考等哲学命题,引发了同学们更加深入的思考

  

图片包含 人员, 男士, 正面, 就坐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范老师在整个讲座中,以深入浅出、灵活生动的叙述方式为同学们讲述浮士德的故事以及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并总结提炼了《浮士德》给予个人的启示,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受益匪浅。

  

图片包含 人员, 室内, 就坐, 墙壁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活动最后,范劲教授受聘为大夏书院导师。

  

图片包含 男士, 建筑物, 站立, 人员

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李俊宏

图:刘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