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知行合一 | 通识核心课《澳门历史文化探究》顺利开展实践教学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1-07-22浏览次数:799

712-17日,校级通识核心课程《澳门历史文化探究》在澳门开展实践教学。该课程不仅在校内进行集中理论学习,还创新性地将课堂搬到了历史现场,旨在帮助同学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加强对澳门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的认识,实现知行合一。大夏书院院长沐涛、校档案馆副馆长李炜菁、大夏书院院长助理蔡慧贤、大夏书院辅导员黄天翔、18名选修课程的书院学子共同参加本次课程实践,并以此为契机,与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师生开展深入交流。

ECNU × MACAO

 

书院互访,浓浓情深

此次通识核心课程接续2019年大夏书院行走中国——澳门暑期研修班,是疫情后的首次赴境外研学。今年77-712日,大夏书院也刚与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师生在上海成功举办行走上海·学史知行——文化传承创新实践营,随即在澳门再续情谊。

713日上午,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于书院图书馆举行温馨的欢迎仪式,院长杨柳热情致辞。杨柳指出,作为澳门唯一的国际化的公立大学,澳门大学建立了亚洲最具规模的住宿式书院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全球竞争力、知识整合力和世界担当的人才。今年恰逢澳门大学建校40周年,也是马万祺罗柏心书院的乔迁之年,值此佳期,她对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师生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也对大夏书院组织的沪上文化交流活动表示感谢。

 

杨柳院长致欢迎辞

大夏书院院长沐涛讲述了两校书院制建设的渊源。早在2017年,两校就书院工作开展了密切交流,2019年开始了互访。他希望两家书院未来开展更多、更加深入的交流,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机制,为进一步开展行走上海、行走中国等系列活动,为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双方书院互赠纪念品,期盼友谊长青。

书院互赠纪念品

在杨柳院长、青年导师冯家维博士带领下,大夏书院师生参观了马万祺罗柏心书院,近距离感知澳门大学住宿制书院社区化育人特色。

杨柳院长讲述马万祺罗柏心书院的历史

在志愿者带领下,大夏书院师生也共同参观了澳门大学展馆、图书馆等地,进一步领略该校的历史发展与校园文化。

大夏书院师生了解澳门大学发展历史

澳门大学图书馆合影留念

 

 专题讲座,学思结合

澳门研学期间,师生聆听了三场精彩的专题学术讲座,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开拓研究思路。

澳门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茅海建以“戊戌时期康有为与光绪帝的关系”为题开展学术讲座。茅海建老师秉承“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治学传统,通过档案文献材料抽丝剥茧,还原康有为与光绪帝接触的细节;从康有为的七次上清帝书和光绪帝的多封谕旨,深入剖析光绪对康有为的态度,以及变法中复杂的政治关系和动机。在互动交流中,他强调学术研究要坚持“事实为重”的严谨态度,历史学研究的结论必须依托可靠的材料支撑,任何推断需得有理有据;还鼓励同学们充分用好在书院学习生活的有利条件,本科期间注重培养兴趣,更要健全人格。

澳门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华东师范大学校友张晨以“历史与现实:澳门博彩业”为题开展学术交流。张晨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经营”、“澳门博彩业与周围地区的竞争”、“博彩业与澳门的经济和财政”等角度向同学们介绍了历史与现实变迁中的澳门博彩业,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分享了对于博彩产业观点和看法,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导师、历史系助理教授Venus Viana为同学们带来《从微观史角度探讨抗战时期澳门平民百姓如何生活》专题讲座,从微观史学这一以小见大的叙述方式具体讲解抗日战争时期澳门居民的现实生活问题,鼓励同学们通过口述史、报刊档案等历史材料全方位、多角度透视历史的多维真相。通过对澳门居民这一复杂的对象进行分类研究,同学们得以了解到澳门本地居民来澳避难富商来澳难民三类不同群体生活状态的差异性,从而体会到不同历史阶段中复杂的历史经历所带来的多元历史感受。

 

文化探寻,知行合一

715日至16日,大夏书院学子以城市为大课堂,进行深入的实地探究。18名同学分组就澳门宗教和多元文化澳门博彩业澳门历史建筑和旅游业澳门发展与治理四个主题展开调研。

走进城区文化遗址与博物馆,同学们认真查阅建筑手册、详细询问场馆工作人员,实地感知澳门的历史变迁。期间,两家书院继续就澳门历史渊源、特色文化等进行深入交流,加强了彼此的了解。

△ 市政署大楼

△妈祖庙

△澳门海事博物馆


期间,大夏书院师生寻访大三巴、玫瑰堂大堂、妈祖庙等文化古迹,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探访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市政署大楼、邮政总局、议事厅前地等特色葡萄牙风格建筑,在传统与现代的穿行中感知澳门独特的历史文化样态;参访澳门博物馆、大炮台、澳门海事博物馆、路氹历史馆等展馆,感怀澳门的厚重历史与沧桑巨变。

△澳门历史博物馆

△大三巴

 

2020级历史学 叶芷坤:

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通过此次课程,我系统学习了澳门的历史文化。在澳门大学交流考察期间,我聆听了茅海建、Venus Viana等优秀历史学学者的专题报告。教授们教导我们历史系学子,立足事实材料,治学严谨有依据。在行走澳门名胜古迹的过程中,我对以小见大的微观史学有了一定的体会,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的细节,读懂这座城市的故事。非常感谢大夏书院和历史学系的老师开设此课程,让我们行走中国,更读懂中国”!

 

2020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 尚倩倩:

澳门历史文化探源让我从深层次了解了澳门。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我触摸了充满年代感的古迹,如大三巴牌坊、妈阁庙……不同的宗教、文化、习俗荟萃一堂,展示了澳门绚烂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澳门很小,小到只有上海的1/200,澳门又很大,大到可以成为世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澳大的几天里,我也体验到了开放包容的大学文化、和国际接轨的自信以及兄弟学校的深情厚谊。我很庆幸自己有机会深度感知一个城市的脉搏,澳门不虚此行。

 

至此,为期两周的通识核心课《澳门历史文化探究》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告一段落,同学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交流的友谊、探索的热忱以及责任与担当。本次课程秉承了大夏人“自强不息、师生合作”的传统,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走出校园、拓展视野、以史为鉴、关注社会,在对学科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不懈追求中,践行“博学慎思、自强笃行”的院训。随后,同学们也将继续进行研讨,形成相关成果,真正做到学思结合、学有所获,向卓越不断迈进。


|曹以臻 田知雨 叶芷坤

|张逸笑

指导|蔡慧贤 黄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