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一期“影子秘书长”开展线上中期交流,同学们分享了两周以来在各公益基地实习的收获与感悟,介绍了各自负责和参与的公益项目。我们一起看看“影子秘书长”们对于所在基地的公益项目有哪些思考。
见习地点: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2020级法学专业王洪梅、2020级法学专业朱文清通过项目参与和调查访谈向大家介绍了上海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的公益项目。
项目名称
手拉手结对助学
项目简介
1994年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一经成立,就推出了助学扶贫的一系列救助项目,通过17年的运作发展,逐步形成了“放飞希望”的慈善品牌,“手拉手结对助学”便是该慈善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金会特色项目,旨在资助上海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克服暂时困难,完成学业。项目从1995年发起至今,累计资助贫困学生逾2万人次,平均每年增加700对手拉手结对助学。
项目访谈
项目历经二十几年,逐步在实践中磨练并日趋完善。众筹部的唐老师长期负责爱心窗口的结对工作,她向同学们讲述了项目运作的机制与流程。
多年以来,项目运转越来越规范化,惠及学生从小学至大学,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唐老师特别为同学们介绍了一位爱心人士、离休干部,今年已97岁高龄。多年以来,他与妻子省吃俭用,给上海海洋大学的困难大学生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见习感想:
在之前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中,我一般都扮演着参与者的角色,但是来到上海市慈善中心见习这段日子,我很有幸能了解公益项目由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发展成切实可行的方案,直到具体的实施过程。这些项目裹挟着温暖与爱心,更是由充满爱心的人去践行,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援助,共同组成了手拉手、心连心的世界。见证这些项目的流程,我也感受到了更多了温暖,也希望自己未来更够发挥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当中。
——2020级法学专业王洪梅
我们采访了“手拉手节对帮扶”的唐老师并查阅项目的有关资料后,我对一个公益项目具体的运行过程有所了解,学习到公益项目是如何从一个想法到方案,到拨款落地,最终创造实际社会效益的。在此过程中,我收获了公益项目运行的经验,并从一个组织者而不仅仅是参与者的角度来理解公益。
——2020级法学专业朱文清
见习地点:BottleDream
在BottleDream实习的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李佳宁向大家介绍了该组织正在进行的周末聚场行动。
项目名称:BottleDream周末聚场行动
项目简介:BottleDream是一家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与企业向善的共益企业(B Corp),他们为年轻人生产社会创新内容。周末剧场活动是在周末空闲时间举办,希望链接社会各界留心社会议题、关注社会创新的好朋友,共同探讨旧议题的新视角、大问题的小突破口的活动。未来BottleDream将进一步关注身材焦虑、生物多样性等多个社会议题,通过链接创变者和社会各界关注社会议题的人士,传播环保和可持续理念。
李佳宁在BottleDream参与周末聚场,与在场的创变者们共同讨论了关于种种议题。
见习感想:
在来到BottleDream实习后我逐渐看到了“公益”的更多可能性,公益可以不仅仅是资助,是活动,更是一种可以日常践行的生活方式。在BottleDream的小伙伴的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什么叫做公益的梦想实现的最好方式。在BottleDream实习的过程也是我逐渐转变成自利利他的公益人的过程,希望未来,我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推动良善生活直抵人心。
——2018级汉语言文学系李佳宁
同学们表示,在公益基地的工作中,和在与其他工作岗位同学的交流中,增长了自己对于公益项目的认识和青年担当的思考。
“影子秘书长”项目指导老师、大夏书院团委副书记杜源恺在线上交流中谈到,希望同学们在见习实践中深入项目学习和项目运作,主动求知、擅于思考、承担责任,做公益项目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以青年之力服务社会、奉献青春。
图文|李佳宁、王洪梅、朱文清
指导|杜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