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依托书院申请成功的学校首个教育部立项的国情教育项目,大夏书院组织书院对话暨文化交流项目系列活动。其中,“行走中国·古今书院对话”实践团队,于7月中上旬在上海、浙江嘉兴、江西九江、湖南长沙等红色圣地开展调研考察,引领青年学子在行走中丈量历史,在研学中启迪智慧,在调研中探访国情,以创新思维助推新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赓续红色血脉,献礼建党百年。
第一站
红色上海·瞻仰国歌诞生
国歌展示馆是全国首家以国歌为主题的展示馆,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地——上海杨浦区荆州路。
7月8日,“行走中国”团队齐聚国歌展示馆。在序厅内同学们环碑而立,国歌从浮雕处缓缓响起,在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讲解声和慷慨激昂的国歌声中同学们眼观一处,心汇一点。
仰瞻一幕幕国歌诞生发展的艰辛时代,俯瞰一件件沉淀着岁月痕迹的珍贵文物,同学们怀揣着崇敬与激情,从第一乐章漫步至第五乐章,走回了那段峥嵘岁月,亦走向了锦绣前程。
第二站
嘉兴南湖·重温红船精神
7月9日上午,实践团队一行来到嘉兴南湖,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艘画舫里胜利闭幕,揭开了我党开天辟地的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一件件饱经风雨沧桑的珍贵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史料照片,一幕幕厚重而生动的影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那段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历史,似乎又回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峥嵘岁月。
第三站
江西九江·星火可以燎原
九江,坐落于长江之滨的一座小山城,背倚庐山、东牵鄱阳湖,古往今来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在上世纪更是红色文化的聚集地,革命遗址遍布全市、英烈墓碑随处可见。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在这里制作升起、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这里组建、秋收起义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建国初期,毛泽东三上庐山,更为此地打下深深的红色文化烙印,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初期无不驻留着伟人的足迹。
此次九江之行,同学们重走革命之路,重观已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涉足先辈们的每一个脚印,满怀自信迈向下一段征程。
第四站
湖南长沙·共抒时代强音
7月12日,团队一行人来到了湖南长沙,探访了岳麓书院半步斋。1916年至1919年,毛泽东曾寓居于此,在这里他每日面对“实事求是”匾额,对这个古老命题有所思考。“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并使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25年8月,毛泽东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荡气回肠的《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凝结着毛泽东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深深思考,也抒发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信心,以及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自己将投身这一场伟大革命的满腔豪情。站在橘子洲头的南端瞻仰毛泽东同志的塑像,并顺着毛泽东同志塑像所注释的方向远眺,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高楼鳞次栉比。
在建党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每一步都离不开党对社会的领导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之际,风华正茂的学子们登上橘子洲头,在诗词碑前,再次朗诵起了《沁园春·长沙》,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
学生感想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在上海、浙江嘉兴、江西九江和湖南长沙都有红色行走的部分,这些地方都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其中国歌纪念馆介绍了国歌的诞生过程,它曾经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这部抗日主题的电影发出了那个时代的声音。纪念馆也展示了当时日军所用的武器,绑带和钢盔,让我感受到当时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南湖革命纪念馆介绍了近现代中国的革命历史。从列强侵略、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太平天国起义,陈天华《警世钟》,保路风潮,辛亥革命,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等等,从清代到新中国,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工人和民众,他们为革命所作的努力,都能在这个纪念馆中看到。在橘子洲,我们一起朗诵《沁园春·长沙》诗句的石碑前诗句和歌唱《我和我的祖国》。从毛主席的诗句中,我深刻感受他少年时的意气风发、雄心壮志和满腹豪情。
——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陈美蒨
此次红色之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湖革命纪念馆。为了纪念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胜利闭幕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央和省委指示下,1959年仿制了一条当年一大开会的游船,作为一大会议纪念船。通过对革命圣地的参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体验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经受了一次红色洗礼。
——2019级哲学专业 黄雨晨
作为一名浙江出生、浙江成长、上海求学的学生党员,嘉兴南湖对于我而言意义深远。湖心岛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展现的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让我十分动容。画舫和文物虽不能言语,却见证了峥嵘历史,更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2018级法语专业 胡添齐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门回归,那一年的十二月十七日我出生了。一个人的人生总是与时势相伴在一起,这让我感觉我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一起成长的。经过这次的红色之旅,我感受到了中国在这百年的迅猛发展。“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我与这个时代一起成长,我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同行者,我们一起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郭慧琳
文|毋家宝
图|陈梦婷
来源|行知中国·古今书院对话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