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背景下,大夏书院积极推进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9月19日晚,上剧场、大夏书院、剧艺厅、镜双语话剧社联合举办《暗恋桃花源》剧本围读会,本次课程也是大夏书院“一次性养成”课程体系中“深度思维”模块的核心课程,帮助学生锻炼深度思维,提升表达能力和文化艺术鉴赏力,在跨越时空的叙事中感悟深邃的人文关怀。本次课堂邀请到上剧堂戏剧讲师、上剧堂戏剧创意课程研发中心成员李佳怡主讲。
在雨夜的书声和墨香灯光中,来自各院系的戏剧爱好者与分享嘉宾一同细细品味了赖声川先生独具风格且影响深远的戏剧名作《暗恋桃花源》。这部作品被《远东经济评论》誉为“华文世界中最精彩的戏剧”,是一代代观众心中的剧场经典。在剧本围读过程中,一幕幕戏剧冲突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读本伊始,两位同学承担起了剧中核心角色云之凡和江滨柳的台词,他们的声音在第一部分中缓缓展开,将这对因战乱而被迫分离的恋人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仿佛带领听众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接下来剧本进入第四部分,三位同学接过了袁老板、老陶和春花的角色,他们的朗读更是将戏剧的高潮——桃花源中抢被子的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场充满戏剧张力的片段中,同学们的声调随着情感的波动而抑扬顿挫,将角色间的争执与情感纠葛表现得惟妙惟肖。特别是抢被子那一段,同学们通过声音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完美地捕捉了角色的心理状态,使得这一经典场景生动地再现。
而当读本进行到第七部分时,由于角色众多,同学们在朗读时节奏稍显混乱。此时,经验丰富的李佳怡老师及时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她特别强调了在戏剧朗读中,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语调的高低起伏、节奏的快慢变化,以及情感的真实传达,是吸引听众、传达作品内涵的关键。在剧本的第十一幕,李佳怡老师启发同学们在心中构建剧本中的场景,感受角色所在环境的氛围,以及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李老师的点拨,同学们逐渐找到了感觉,使得后续的朗读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整个围读过程中,同学们全情投入,他们的声音和情感与剧本中的文字完美融合,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了戏剧的力量。
感悟分享
剧本是戏剧作品的核心灵魂,在本次剧本围读会中,同学们体会人生悲喜,对话古今,对人生、对美、对艺术产生深刻思考。通过围读会的形式,学生们得以近距离接触戏剧,体验角色,从剧中获得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暗恋桃花源》剧本围读会的帷幕已缓缓落下,但它在同学们心中激起的涟漪仍在荡漾。以下是一些参与者的真挚感受,他们的话语再次证明了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2024级设计学院陈方语:
今晚《暗恋桃花源》剧本围读活动确实让我深有感触。在大家的相互搭戏与让人惊喜的发挥中我不禁认识到,好的戏剧一定是演员之间的相互成就,对方不同的演绎也会影响自己,所有反应都像蝴蝶效应,不可预测却又妙趣横生。
2024级教育学部 孔朵朵: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暗恋桃花源又多了不同的体悟。什么是暗恋桃花源?小时候我以为它就是一个话剧,一个叫做《暗恋桃花源》的话剧。看过电影看过话剧,我才发现原来它是两个故事:‘暗恋’用横跨一生的叙事讲了一个本可以不存在‘分离’的天真感人的分离悲剧,而“桃花源”用奇幻的视角谈了一个看似荒诞实则现实中司空见惯的喜剧。真正投入今晚的剧本围读中,我又恍然发觉,这其实是三个寻找桃花源的故事:回不去的老陶,等不到的白山茶,寻不着的刘子骥,是悲剧的其实一别两宽,各自安好;名喜剧的却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尾声在房外传来的see you again琴声中缓缓落幕,原来,这是无数人的无数故事:暗恋是想象中美好的,桃花源是现实里破碎的,剧终,释怀的走了出去,惆怅的停在门口,将要陷进去的仍在后台寻找,陷进去的则留在了舞台。而你,我的朋友,我们终将带着新的故事,撑起雨伞,汇入人流。茫茫人海中,你轻呵一声:何处是吾桃花源?
2024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赵晓琦:
作为一个戏剧爱好者,得知《暗恋桃花源》剧本围读会在我们学校开展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了解了《暗恋桃花源》的背景和赖声川老师之后,我们分角色朗读了剧本。《暗恋桃花源》算是比较有资历和名气的一部作品,即使之前没有仔细研究过剧情,本次围读剧本片段、观赏剧目片段的过程中,我也被这段故事深深打动了,并且见识到了很多戏剧表达的技巧。戏剧的魅力会吸引每一个热爱戏剧的孩子,真觉得这场戏将我们带离了现实世界的纷扰,就像是一场梦。正如李佳怡老师所说的,悲剧和喜剧是相互交织融合的。老陶和江云二人的结局同样令人扼腕。活动圆满结束,幸福而意犹未尽。衷心希望戏剧发展越来越好。
【END】
文:李晴、覃柳菲
图:沈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