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贝诺
教育学部2023级本科生
(毕业于上海市金山中学)
圆梦师大——与梦想比肩
2023年教师节的清晨,我与那些怀揣梦想的学子们告别了曾经的稚嫩与青涩,一同迎来了新的起点。挑灯夜战的辛勤仍在记忆中熠熠生辉,录取通知带来的欣喜依然在心间荡漾。新生活的征程已悄然展开,我紧握着初中时树立的梦想——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教育人,迈向了这段全新的旅程。
在网课期间,我常常为沉闷的环境和繁重的课业感到焦虑。那时,班主任与我们分享了她在大学校园里拍摄的春景,还分享了许多鼓励人心的话语。这些言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我注入了无尽的动力,让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它能够照亮每位学生的人生道路。
我与特殊教育的缘分始于高中一堂心理课。心理老师与我们分享了她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志愿者经历,展示了照片中那些孩子灿烂的笑容。听着老师述说这些孩子因天生的障碍而遭受外界轻视和误解的经历,我心中涌起一种无力和不甘。这种无力感在我心中挥之不去。因此,在高考结束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考华东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
入学伊始,我积极报名参与了教育学部开学典礼的新生代表发言和学部新生文艺汇演的主持,而且幸运地被选中。当舞台上的聚光灯亮起,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激动。站在新的环境里,我追随内心的热爱,实现了长久以来的梦想。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也在这一刻达到巅峰。
那一刻,我感觉梦想仿佛在我身旁微笑,我们肩并肩,一同踏上新的征程。
追梦师大——与梦想平行
开学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对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观”、“融合教育”等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概念,以及对独立生活中常识的一知半解,还有迷茫又焦虑的心态,都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原本以为大学生活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但却突然间感觉更像是“上穷碧落下黄泉”。
然而,在班会活动中,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分享给了我启示:大学里,学习已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他们的话让我明白,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未知时,我们需要多角度看待自己的价值和成长,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业的成就。
于是,我开始尝试将精力分散到其他活动中。在学生工作方面,我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锻炼了统筹安排的能力;担任教育学部团委组织工作部志愿者,培养了与人沟通的技能;同时,作为教育学部学业发展中心骨干,协助组织了系列讲座的召开;还在曙光志愿服务队秘书处担任干事,提高了策划能力。除此之外,我有幸入选了2023年少数民族运动会志愿者团队,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乐趣。这些经历不仅让我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更让我感受到了成长与进步的喜悦。
另外,勤于阅读是过去这两个月里给予我力量的主要方式。我在《山茶文具店》中学会珍惜每一天的日出日落,在《宋词三百年》中体会到了历史的心酸,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感悟社会的现实。打开不同的书,每本书的翻阅仿佛开启了不同视角下的人生体验,为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感悟。
我也逐渐适应了大学的学习节奏。虽然专业学习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却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以往高中的课程是每天一节,而现在的课程是每周一节。在与学姐学长们的交流中,我也意识到在大学学习中,科学的学习频率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于是,我尝试着提高学习频率,建立了预习-学习-复习的学习体系。经过一两周的实践,我发现对专业名词的掌握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渐渐找到了学业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这段日子,我感觉自己与梦想平行。我也不再受限于仅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学子这个身份,而是在不断地努力和追求中向前延伸。
筑梦师大——与梦想同行
两个月后的现在,我渐渐明白了梦想可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不断发展、茁壮成长。在梦想的指引下,我们以梦为马,扬鞭驰骋,充满了意气风发的豪情。梦想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为了实现,更是因为它永远悬挂在远方,时刻提醒我们可以去努力,可以成为更好的人。这份追逐梦想的旅程不仅是一种实现的过程,更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程。
在我看来,梦想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让拖延成为心头之疾。要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最好,将简单的事情做得出彩,体验每一次小小的胜利,持续积攒“我能行”的喜悦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越来越有勇气去面向这个世界展示自己的精彩。
未来,我将继续与梦想同行。只愿以梦为马,不负青春好韶华。这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生活的热切期许。无论前方有多少坎坷,我将坚定不移地追逐梦想,让每一步都充满热情,不留遗憾。
作为新一代华东师大教育人,我们必会秉持着“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信念,不忘教育初心;抱着“心如欲壑,后土难填”的决心,用热爱和坚守点亮教育梦想;带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勇气,积极投身于教育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