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愚园路|“只有不忘他们的年代,才能创造我们的时代!”

发布者:栗蕊蕊发布时间:2023-11-08浏览次数:216

只有不忘他们的年代

才能创造我们的时代!

City walk愚园路


行走上海

感知城市底蕴

2023114

大夏书院“City  Walk”第四站

来到“大学文脉”——愚园路

这里有

星火燎原般的刊物《布尔塞维克》的发源地

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

“两弹一星”元勋的故所

钱学森旧居

以及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

愚园路名人墙

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同学们的脚步

追随“大学文脉”

感受红色文化吧!


赵晓悦

    “只有不忘他们的年代,才能创造我们的时代

   “我想,这其实是一次走过百年的city walk,只有不忘他们的年代,才能创造我们的时代。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赵晓悦感慨道,似乎连天气都在为我们这次行走课堂营造氛围。下车时的一场大雨,把我们带入了百年前的《布尔塞维克》编辑部,带入了那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年代。而走出编辑部旧址时骤停的雨和穿透乌云的那一线金色日光,又仿佛是真理的曙光划破黎明带来希望。当我们走在雨后阳光下的愚园路上,穿行在百年前的名人故居和百年后的繁荣街巷之间,那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隐约在耳畔回响。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徐瑞希提到:处处都有党文化的温度,从布尔赛维克编辑部旧址开始,当踏上那条狭窄的木质楼梯时,仿佛时间飞速倒退,眼前浮现出瞿秋白等人伏案于灯下,洋洋洒洒留下先进知识的笔墨,触摸着愚园路名人墙,文化的印记也缓缓从指尖传递到心里,所到之处,无一不充满着历史文化,对我们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在一路感叹的同时,我也时时记起习主席对我们新青年的要求,学习革命先辈的伟大贡献,对照自己的行为与思想,学习革命先辈所传递出来的红色精神,觉察自己对党和国家的忠心,这一次体验收获满满,感触良多,难以写尽。”

   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邱子衿说,行走在愚园路上,最先能感受到的便是现代与历史的交融,她说:我切实感受到了这一条愚园路上所浓缩的历史,我会为钢琴天才顾圣婴的自杀而感伤,会为密使一号吴石的鞠躬尽瘁而肃然起敬,也会在走过改造后的弄堂时为政府的务实工作而感动。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顾心怡如是感叹:细细寻访颇有感触。一路行走,寻访了钱学森、傅雷、顾圣婴等各界名家的故居、纪念地或遗址。仿佛接受了一次历史文化的洗礼。从中看到了他们的风华韵味和家国情怀,一股历史沧桑感和时代自豪感油然而生。

布尔什维克旧址


董竹君旧居


路易·艾黎微展厅


梁润清

“愚园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怀的地方”

   “愚园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人文情怀的地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梁润清说到:漫步在这条历史名人街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段尘封的岁月。西式洋楼和传统中式建筑交替排列,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交融。街道两旁的店铺也颇具特色,既有传统的小吃摊、茶叶店,也有时尚的咖啡馆、书店,是现代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吴宇薇也表示赞同:这是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出行,短短两三个小时,却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古朴的小巷,精致的店铺,高耸的楼房,伟人的故居,富有异域风情的洋房,这些看似风格迥异的事物都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别有韵味的上海。曾经有人说道: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在地标,而是在她的街道。城市的天际线随着一层层高楼大厦不断拔高刷新,而这些老街的砖瓦,经岁月的洗礼,更具韵味。百年前,这里住着才子佳人,百年后,这里是寻常百姓的温馨小家。我们一路踏过愚园路江苏路,流连于历史的痕迹,回首于居民脸上的笑意。弄堂、梧桐树(三球悬铃木)和有故事的老洋房,这样的愚园路,我还想再走一次。

少年宫


岐山村


陈浠安

“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之下温润的历史文脉”

   经济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陈浠安赞叹:我们触摸历史的印记,品味历史的气息,真切地感受到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之下温润的历史文脉。而在保护现有文化遗址的同时,上海以其博大的胸怀包容万物,造就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成为城市高速发展的亮丽底色,也充实着城市现代化发展的灵魂。

   汉语国际文化学院2023级阮氏莺指出:对我来说,这个活动很有用。因为我的专业是汉语国际教育,所以我要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通过这次行走我对一些中国历史的人物和事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另外我还认识了几个中国朋友。这次活动让我了解更多上海方言和一些上海的地方。我很感谢学校组织这个活动。

   教育学部2023级本科生龚茹楠提到:漫步在愚园路上,我感受到了百年上海的历史风貌,享受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魅通过参观布尔塞维克编辑部,钱学森故居,国际友人故居路易·艾黎等等,我了解了更多上海的历史文化,认识了更多近代上海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参与更多这样的活动,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文化素养。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晨曦也感叹道:我们走过了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在特殊时期板报传播先进思想的艰难;在路易艾黎旧居,瞻仰了小平同志口中最伟大的国际友人的无私奉献;在王伯群故居,感受到了新婚夫妇的美好生活,以及战火飘摇中他们的无奈;在岐山村看到了众多人的风采。同时我们也学会了怎么分辨法式、英式建筑,知道了什么是老虎窗,学了几句上海话,受益匪浅。

愚园路历史名人墙


钱学森故居

  期待未来通过大夏书院的活动平台,能有更多同学能够更加深入了解上海,感受上海历史与现代交织之美!


@你,请提案:

“我能为上海做什么?”

“作为城市的一员,我能为上海做些什么?”

思考,未完待续!

如果你有“金点子”“好想法”“新方案”,请扫二维码登录第二课堂报名,并讲提案发送至office@dx.ecnu.edu.cn,邮件标题格式:姓名+学号+提案。

持续留言,优秀提案将计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并获得“金点子奖”!截止日期11月11日


本期活动组织志愿者荣誉榜

为他们的辛勤付出点赞!

组织策划:教育学部 2023级研究生段雅萍

小组长:教育学部 2023级本科生 刘家馨

小组长: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3级本科生 陈浠安

小组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级本科生 吴宇薇

小组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3级本科生 梁润清

新闻稿:软件学院 2023级本科生 何冬语

摄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3级本科生 赵晓悦

视频制作: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23级本科生 王晨曦

行走课堂,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