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红色梦”“创新脑”,00后、10后们聚集华东师大研讨这堂“思政课”

发布日期: 2021-05-24   作者:  浏览次数: 112

“咖啡渣复合材料创新设计”“食物容器”“C+N多场景老人洗护转运家具”……

“‘新周’中国首家未成年公益关护基地”“邂逅新美梅”“少年光伏行”“苗族刺绣”“小树慢慢长大”…… 

“为原子弹做窝的人”“红色筑梦三项赛”“‘大拇指’中学生红色之旅服务队”“‘国魂’的意蕴与传承”“‘同心同语同行’志愿者服务队”……

522日,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师大二附中、七宝中学、徐汇中学、曙光中学等18所大中学的师生,带着78个项目聚集在华东师范大学,共同参与由华东师范大学双创学院、大夏书院和上海市青联教育界别联合主办的2021年大中学生红色筑梦创新创业论坛。


这些“00”“10学生通过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观察探究,找寻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有形的创新创业资源,形成一个个更为具象化、实体化、可传播、可流动的红色双创项目,围绕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三大版块开展研讨。

“在2021这个特殊的年份探讨红色文化的形式再造与内涵丰富,探讨创新创业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就是为着培育具有爱国心、红色梦、创新脑和行动力的卓越人才。团市委团结联络部副部长(挂职)韩煦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2020级政治学专业王华蕊是“‘为原子弹做窝的人’——对参与原子弹试验的工程兵的口述史研究项目负责人。她对这一选题的兴趣源自于对姥爷的日常观察。姥爷是参与过原子弹试验的老工程兵,这一传奇经历触发了王华蕊的双创梦

王华蕊《“为原子弹做窝的人”——对参与原子弹试验的工程兵的口述史研究》

在进入华东师大就读以后,在指导老师赵正桥的鼓励下,她以姥爷和战友为对象,开展口述研究。为期一年的项目中,她把“原子弹试验工程兵”这一群体推到了台前,深度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群像。

“红色筑梦三项赛”,是上海体育学院的特色项目,也是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团队,用体育”+“红色理念,打造红色体育赛事品牌IP,在革命老区、红色纪念地传播、落地。

“我的家乡在新疆伽师县。如果没有西梅,可能我无法走出新疆、到上海来求学。把新疆的西梅带出去,把外面的繁荣带回来,这就是我的梦想。”华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马依拉说道。“新美梅”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求倩一说:“我们团队开始考虑帮助全县脱贫,以当地西梅为开发对象,深度挖掘食品潜力,进行创新开发,孵化‘吃了梅’品牌,采用直播带货方式,带动西梅产业发展,促进新疆特产输出模式由量到质的改变,2021年预计盈利接近100万元。

求倩一《邂逅新美梅——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乡村振兴与扶贫巩固实践》

跟“新美梅”一样,现场汇报的项目关注国计民生、视野广阔。“小树慢慢长大”依托华东师大心理学科优势,跨区域为小学生提供心理教育课程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以“乡村美绘”为切入口,推动“重塑乡村”计划。七宝中学“彩虹之桥”项目,对安徽金寨县进行结对帮扶;曙光中学学生关注“智慧居家养老”,等等。

论坛上,来自华师大二附中、徐汇中学、位育中学、七宝中学等9所中学的学生们走上大学演讲台,与大哥哥大姐姐们同台交流,为红色创新创业注入全新的血液。

论坛主要策划者、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说,“推动大学生和中学生、导师团队和新生力量、创新创业成功者和初试者的智慧汇聚,构建企业-高校-中学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我们的目标。

“举办大中学生创新创业论坛是一次新尝试。这是一堂思政大课,也是一堂实践大课,既是华东师大开放资源、凝聚社会力量推动卓越育人的新举措,也是庆祝建校70周年、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新行动。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阮平章讲道。

 

据悉,近期主办方拟成立大中学生“红色筑梦”创新创业联盟,探索大中一体化,贯通式集价值锻造和创新精神培育的双创综合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