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大夏丨《一间自己的房间》:意识流中的后女权主义

发布日期: 2019-04-29   作者:  浏览次数: 1774

      4月24日下午13:00,“书香大夏-樱桃读书会”系列活动在学生发展空间阅读共享室顺利举行,外语学院副院长、大夏书院导师朱晓映教授与同学们一同品评《一间自己的房间》。同学们围坐在朱老师身边,或思考、或记录、或交流,深深地被书中的故事所感染,为朱老师独特的讲解所陶醉。

      首先,朱晓映老师梳理了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的主要内容,力求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作品的结构。“了解了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大体框架,才能更好地理解伍尔芙在作品中想要传达的思想。”朱晓映老师如是说。

      《一间自己的房间》于1929年在英国出版,其作者——伍尔芙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意识流创作大师,亦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之一。她与当时意识流作品创作的作家一起,将意识流小说推向世界,极大影响了世界范围内传统文学的书写方式,伍尔芙因而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

      20世纪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在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诸如女性主义的兴起。而《一间自己的房间》虽然是一部仅100多页的作品,却以它前所未有的力量震撼了文学界。这本书既被誉为“女性解放的宣言书”,亦被指称为女性解放的圣经,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开山之作。

      《一间自己的房间》全书分为六章。作家伍尔芙利用了“小说家的特权”,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虚构了“牛桥”的场景和“西顿夫人”的历史、“莎士比亚妹妹”的人生以及文中“我”的见闻。小说展现了时空交汇中女性所受的历史传统的羁绊、现实生活的困扰,同时亦因未来理想的吸引不断走向自我完善的历程,体现出的是女性从饱受重压到自我觉醒、自我解救的过程。

      在16世纪到19世纪将近300年的时间里,女性一直处在被物化并且丧失主体性的重压之中,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是女性最值得标榜的品质。正如伍尔芙所言:“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女人,生活在16世纪,必定是个不幸的女人,只会折磨自己。要释放头脑里的无论怎样的材质,需要具备某种精神状态,而她周遭的所有条件,她的全部直觉,处处都与这种精神状态相抵牾。”

      20世纪,在女权主义政治运动的推动下,女性逐渐获得了选举权、受教育权和财产权。在女权主义在摇旗呐喊中,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启了解放自我的征程。小说也成为了有才情、有想象力的女性借来表达自我的媒介。女性写作所撼动的不是小说创作的方法和方式,而是让大众了解女性的真实生活,理解她们在歧视、桎梏甚至是刁难中的隐忍、遮蔽与逃逸,从而改变整个社会的历史认知、文化传统乃至政治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与当时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不同,伍尔芙在文章中透露着她后女性主义的主张。她主张女性放弃愤怒与怨恨,心平气和地去思考和创作,以复活被历史所埋没的才情。同时客观地承认女性创造力与男性的差别,倡导在浩瀚的宇宙和繁复的宇宙中强化性别的特点,以展现世界的多元性质。她呼吁男女合作共赢,建造双性共同体的“理想国“,创建和谐共生的生命景观。朱晓映老师解读道:“男男女女各有特色,这个社会才会更加绚烂。只有创作和才华可以战胜一切。政治、经济的现状——太多的因素影响着社会看待女人的态度。在不断变化的视角下,两性问题永远是有争议的。”

      《一间自己的房间》中运用了虚构以及意识流的手法,打破了传统讲座报告的范式,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的联想来组织和安排内容间的衔接,将逻辑隐藏在空间的跳跃和多变之中。

      在最后的提问交流环节中,同学们也毫不吝啬,纷纷就自己的理解与老师同学分享。朱晓映老师提点同学们道:“真正的阅读是你通过作者提供的他个人经历中所闻所见的感受,甚至成见,自己去摸索想要的观点。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结论只能自己去探寻。”


【学生感想】

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董斌斌:

参加朱晓映老师《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读书会,和大家一起读书,聆听老师的讲解,分享其他同学的经验和思想,往往可以让我看到自己读书时未曾领悟到的东西,受益匪浅。朱晓映老师从伍尔芙《一间自己的房间》这部意识流类型的作品诞生的大背景出发,对于女性主义,对于伍尔芙付诸创作实践的后女性主义思想深度的剖析也给了我很多思考。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李子涵:

很开心能在周三下午参加朱晓映老师对《一间自己的房间》的解读。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并不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逻辑顺序展开,而是以情感的变化为顺序,采取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包含着现代主义的写作方式并不容易读懂。特别是当我们急于追求作者所想表达的主题时,就更会感到不知所云。而朱晓映老师的讲座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在了解了作品的背景和伍尔芙本人的“后女性主义”,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了!



文案 | 李子涵

摄影 | 文诗琪

来源 | 大夏书院学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