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18:30,“书香大夏-樱桃影评会”系列活动之电影《降临》分享会在学生发展空间306研讨室顺利开展,大夏书院导师、哲学系青年教师蔡剑锋与同学们品评电影《降临》。活动吸引了来自各专业的五十余名同学参加,研讨室里座无虚席,兴致满满。
活动伊始,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影片《降临》。大家被影片曲折跌宕的剧情所深深吸引,时而静默,时而大笑,情绪随着影片中人物的悲喜而波动,直至影片放映结束,依旧沉浸在影片的氛围之中。短暂休息后,在同学们的热烈的掌声之后,蔡老师开始以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他对影片的理解娓娓道来。
v语言决定思维
《降临》根据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作为一部探讨初次接触外星人的影片,它讲述了由于外星飞碟的突然降临,女主角——语言学家露易斯·班克斯被征召去与外星人试图对话最后建立沟通的过程。作为一部科幻电影,影片却罕见地把学习交流沟通的过程作为核心,该部影片也因此被许多语言专业列为必看影片之一。
蔡老师独辟蹊径,避而不谈语言学的专业知识,转而从男主角前后情感转变的角度切入,阐释了沟通的艺术:“沟通”亦是一种“跨界”,并不是沟通双方的趋同,而是保持双方独立性的基础上,达成理解。
作为理论物理学家的男主角伊恩·唐纳利,一开始堪称“理工科直男”的典型代表。初见女主角露易斯·班克斯时,他事先阅读了女主角的著作,并狂妄宣言著作中“语言是文明的基石”的话“写的很好,但是错的”,因为“文明的基石不是语言,而是科学”。当遇见外星人时,在语言完全不通的情况下,他就急于与之谈论“形状”、“类型”、“斐波拉切数列”。但是随着与露易斯的相处,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极度匮乏沟通上的艺术,并决定开始改变。
蔡老师同样指出,在语言的艺术里,并不只存在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甚至对白中的停顿与间隙,都是语言。蔡老师引用了伊恩的告白:“你知道吗,自从记事起,我就喜欢抬头仰望星空。你知道最让我吃惊的是什么吗?并不是遇见外星人……”在一段静默和略微一笑后,他接着说道:“是遇见你。”从这其中的漫长停顿中,不难咀嚼出许多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浓浓温情。
另外,男主角从过度理性到开始关注他人感受,关注女主角学习外星用语的过程也获得了他们的非线性思维(非线性时间下的思维,即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等等,都试图说明一个道理,即语言决定思维(萨丕尔-沃尔夫假设,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设计的“新话”就是遵循这个理论,通过控制语言来控制思想自由)。
v“非线性时间”下的“始终”判定与人生选择
线性世界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人类不可能预知未来。但“非线性时间”就是打乱人生顺序,从一开始就知道未来会发生的事。
那么,在这样的乱序时间下,什么时候才是“始”,什么时候才是“终”?
蔡老师提出,影片中提出的新的“始终”观,并不是物理的“始终”,而是心理的“始终”,而且这种观念亦适用于线性的世界。
蔡老师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解释,与写论文的“言必称希腊”不同,其实人们大多的日常交流就是随心而无端的,正常的两个正在交流的人并不会把话题从古希腊说起。同样,对于“爱情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问题,其实就是“意识到爱上某人的那一刻”;甚至若有一天不爱了,回首过去,说“爱情其实从未开始”也无甚不可。
始与终,就由人的心境而不由时间所决定。
那么,这样语境下的人生选择该如何完成?譬如拥有了非线性思维的露易斯预见到了女儿汉娜因疾病去世以及为此丈夫的离开,她会试图改变自己的人生吗?片尾她的自白这样说道:“即使知道了旅程,也知道了目的地,我选择接受,并拥抱每一个瞬间。”对命运的一切安排,甜蜜或悲伤,她全部领受,乃至悦纳。
做出这样选择的她是否浪费了预知的能力?蔡老师很巧妙地借喻珍珠形成的过程阐明,蚌把沙砾磨成珍珠,沙砾到珍珠的转变,其实并不是珍珠现世的那一刻,而是知道沙砾会成为珍珠时的那一刻起沙砾就已经是珍珠。而这期间的所有痛苦,也不过是沙砾到珍珠的必经之路。
时间线切回,面对伊恩的告白,预知了一切的露易斯仍旧选择紧紧拥抱他:“我都快忘了被你拥抱是什么样的感觉。”
“想要个孩子吗?”
“好。”
选择改变与否,答案早就明了,因为这就是你一生的故事。
蔡老师在最后总结道,《降临》这部影片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却有着文艺的内核。他建议同学们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的时候,不妨温习一下这部影片,或许它能给予你一些指引,赋予你一些勇气。
【学生感想】
2017级中文专业 陆诗依
相比于小说,电影《降临》中加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水墨画象征的“七文”、外星人降临地点中的“SHANGHAI”、麻将元素以及对于“商将军”的刻画,甚至女主角还借机秀了一把略微蹩脚的中文。中国在世界电影票房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制作方不得不考虑在作品中添加中国元素,但其中却仿佛影射出一些令中国观众不适的暗示:中国对外星人的宣战以及用迷信的托梦方式阻止战争,仿佛是对中国的丑化。但通过蔡剑锋老师的这次影评会,我改变了看法,实际不必在意这些信息,可以说基于对异在东西的理解,美国人眼中对中国人的陌生程度完全不亚于对外星人的理解,因此不必把句中的“中国人”当做我们自己,那只是美国人理解的他们脑中的“中国人”。蔡剑锋老师的分享生动细致,引人入胜,将我们对于电影的理解境界提高了,让《降临》不再仅仅作为一部科幻片而存在。
2018级西班牙语系 丁意
通过这次观影会,我不仅欣赏到了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而且通过蔡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解了影片的内涵与深意;我不仅学会了一些沟通的艺术,明白了沟通理解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还获得了许多关于命运、抉择的启迪,懂得了领受和悦纳命运的一切馈赠,并充满力量地活下去。
文字:丁意
图片:唐梦琦
来源:大夏书院学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