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19日上午到清华大学考察,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
书院师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读于双一流的华东师范大学,我充分感受到了校园内的人文素养和氛围。习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流大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华东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在学校的提倡鼓励下,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学素养。学校也组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做铺垫。“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期盼,在党支部的培养下,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成为国家的奉献者。很荣幸这次能够成为一名选调生,进入基层进行学习锻炼,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份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2017级公共关系学专业 高轶炜(中共党员)
【上海市奉贤区选调生】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汉书》云:“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如今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人才的需要前所未有的强烈。而大学作为人才主要的培育地,一定要加强自身建设,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这不只是清华大学的任务,而是所有高校的任务。同时,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资源与平台,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成之后,我们要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我报考选调生,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作为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我们在学校里享受了许多便利,充分发展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就是为了毕业后发挥自己的才能,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所以我选择去到基层,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
——2017级法学专业 谭悦(中共预备党员)
【河北省石家庄市选调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始终牢记历史使命,努力汲取知识、提升自我,为能够成为合格的时代接班人而奋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该爱国爱民,立志成才,握紧时代的接力棒,以奋力向前的坚定步伐助力祖国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努力拼搏方不负自我,坚定向前才不负青春。
——2017级俄语专业 许可
【黑龙江省大庆市选调生】
今年是党的一百岁生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全新的“十四五”规划,这更加标志着党和国家的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以及对重点人才的需要,建设一流大学无疑是这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长在和平年代,应对全球性危机和挑战、促进人类共同福祉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战场”,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四个自信”,丰富自身本领,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自觉主动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学科的学习应当脚踏实地,不断突围创新,精益求精,多一些“我想做”,少一些“我应该做”,从而积极主动以自身所学服务社会、报效国家。
——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张泰然
【上海市闵行区储备人才、选调生】
作为一名致力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学专业学生,我深知“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发展与国家兴衰、民族未来休戚与共。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承担着救国救民的历史重任,也确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促进了党和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当下,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所以总书记提出必须要扎实办好教育、加强培养优秀人才。除制度建设外,教育发展终究要落实于人,学生的流向和发展是衡量教育实效的核心要义。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希望我们能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在实学苦干中勇于创新、砥砺前行,能够成为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家谋富强、民族谋复兴、人民谋幸福!
——2017级历史学专业 邵雨婕(中共预备党员)
习总书记在本次考察中强调要发挥大学在学科交叉领域的天然优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有幸作为学生骨干参与策划了跨学科卓越大学生夏令营以及冬令营,得到了参与同学的良好反馈,我也在一次次活动中领略到跨学科学习交流的魅力。“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埋头苦干,孜孜不倦,这是鞭策,亦是动力。不管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学生工作中,我都应当积极反思、增强自我定力,攀登知识高峰,肩负时代重任。
——2018级法语专业 胡添齐(中共预备党员)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讲话,我更明白要实学实干,打好专业基础后开拓视野,锻炼自己。总书记指出,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推进新文科建设。结合我所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以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结合,例如将甲骨文字形、中华经典古籍等文本影像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成数据库或语料库,使得人文问题有了新的研究手段。我们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更要将聪明才干及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成果,不断创造机会,寻求进步。
——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张师(中共预备党员)
生逢盛世,身为青年,肩负重任。看见习总书记清华考察的讲话,激情澎湃之余,更是对总书记理解我们的感动、激励我们的振奋。在学生时代,我也始终未敢松懈,大学提供给我们珍贵的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我与我的队友考察查了新疆伽师县的贫困状况,创立自己的扶贫团队,一路向前,响应国家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这之中,也有过迷茫,有过一遍遍修改仍然达不到目标的沮丧,有一次次访谈都被拒之门外的尴尬,回想起来,支撑自己走过这些的正是因为对自己青年身份的坚定,对自己发扬“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期盼,以及为人民服务,成为社会有贡献人的渴求。习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勇于创新,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也告诫我们“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确实,这是千千万万少年不断奋斗的背后凝聚的力量,也是我们奔跑在未来所追逐的理想。
——2019级法学专业 求倩一
“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团支书的职责让我对党史学习的意义越发明晰。从去年九月“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的团日活动到今年三月”接力乡村振兴“主题的团日活动,我和支部的同学们从身边小事看乡村振兴,又对扶贫事业溯源。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这份伟大事业的过往坎坷、现今成就和未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创新发展,领会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参与“大夏杯”学术科技作品红色专项赛的过程中,通过对老兵的寻访,我感受到了完完全全把一颗心捧给党和群众的坚定信仰。这份纯粹的赤诚之心极大地触动了我,让我在收获了对党史的更深理解之余,也增强了愿承先辈遗志、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使命感。我愿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并把这份责任感向身边青年传递,躬身奋斗,赤诚奉献,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0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王华蕊
生逢盛世,就必然肩负重任,新时代青年,应当要有与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气魄与担当,既应脚踏实地、勤恳笃学,又要开拓创新、敢为人先。追求一流、追求卓越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我始终相信,青春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动力源泉。作为青年学生的领路人、知心人,我与青年们并肩成长,一同用热情和智慧填写时代交予我们的答卷,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辅导员、团委书记 曹安琦
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和当代中国青年一样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要抓住学校发展机遇,抓住青年发展机遇,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解决好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真问题,助力卓越人才培养。
——辅导员、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 杜源恺
*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来源|大夏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