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校回顾 | “用语言温暖他人”,陶婧老师的演讲之道

发布日期: 2018-05-23   作者:  浏览次数: 1357

2018518日下午1500,团校课程《公众演讲》在二教202举行,校团委副书记(挂职)陶婧老师担任主讲人

  

  

陶婧老师:是播音与主持专业出身,多次主持学校大型重要活动,也是2016年度辅导员职业大赛华东赛区和上海地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她以其丰富的公众表达经验,与同学们分享何为演讲,如何用语言温暖他人。

  

“共青团是凝聚青年的组织”

  

在团课的最开始,陶婧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团课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上团课”,“团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并通过她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引导我们认识共青团,对自己有所思考,有所认识,同学们被她富有激情,亲切的讲解所吸引。

  

何为“演讲”

  

首先,陶婧老师说到:演讲的形式不重要,语言语态语气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用心交流。所为演讲,是在特定时空和一定局限性中完成特定的任务。演讲真正的含义是把我的脑袋“装”进你的脑袋里。要做到这一点,感同身受,求得共鸣,说服。

  

  

陶老师常和学生说,四年要做到100个小时的公众演讲。之后,陶老师继续解释道:要按照别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再把自己的结论按照他的思维方式告诉他。在此过程中,要分清听众的需求、了解听众的教育水平和原生家庭情况,更多体恤别人。当你从别人的角度看待社会的多样性,接纳和包容,就会发现与人沟通无障碍,因为你接纳和包容了别人。

  

演讲结构

  

陶老师用她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许多好用、通俗易懂且容易上手的“套路”:

  

  

演讲分为三个部分,开场白,主体演讲和结束语。

开场白:要解决三个问题:你主要讲什么,我为什么要听你讲,你讲的对我有什么好处。与此同时,开场白应达到三个目的:拉近距离,建立信赖,引起兴趣。

·体演讲:我们应分清要点,理出逻辑线,另外,可以把自己的故事融入自己的演讲中,适时添加自己的信息,拉近听者与“我”的距离,同时也要注意说话不要过满,下定义不要太绝对。

结束语部分:我们要重申自己的演讲的目的,回顾强调整场演讲的要点。

在最后,陶老师说多找到语言的窍门,就会发现在公众场合说话没那么难,而且就算自己普通话很糟糕,外表普通,也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超过一切,千万不要觉得我不可以。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中,同学们完全被陶老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话、她的气场所吸引,也感受到杰出演讲者的“术”与“道”。见贤思齐,团课后我们也将继续仔细体会语言的魅力,用语言温暖他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沟通者。

  

  

文案 | 胡辰 解涛

图片 | 李昕怡 王昕雨

来源 | 大夏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