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对小山堆般的文献资料
而论文任务却又迫在眉睫时
你是否焦躁难安不知如何下手?
当你对着晦涩难懂的外语文献
而翻译软件却译得聱牙诘屈时
你是否抓耳挠腮苦思冥想该如何是好?
在华师有这样一支团队,面向高校学术研究及学生论文写作需求,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契机,孵化出公益创业项目:译学工作室--摘要翻译专家。5月18日下午我们邀请该项目创始人侯青源学姐分享她们团队的创建历程。
项目创意来源---观察生活经验与全面市场调研
目前,市场上翻译公司鱼龙混杂,翻译水平参差不齐。而市场又迫切需要大量专业的翻译公司。大多数翻译公司是综合性翻译公司,面向市场更大的科技翻译需求。相比较之下,从事学术翻译的公司比较少,并且考虑到学术表达的专业性与学术性,学术翻译的市场比较小。基于目前市场的空缺,考虑到越来越高的升学率,为满足学生需求译学工作室能够帮助大学生以及研究生群体进行学术资源整合,快速了解相关专业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前景。
侯学姐在回顾项目从设想到最终书写成文的过程中,分享给在场小伙伴满满的干货。学姐鼓励我们如果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话,不要给自己设置壁垒。例如说,文科同学好像只能创立与文科有关的项目,可是又局限于文科创新创业相较之下比较狭窄,其实打开眼界,就会豁然开朗,只要有成熟的想法,就可以大胆积极参加创新创业,走出一小步,说不定迎来的却是很大的机遇。
侯学姐笑着说,生活是一切商机的来源。哪里有不满,哪里就有需求,这里就一定有商机。而在组建团队时,每一个职能都需要不同的技能点,不同的技术支持,让擅长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整个团队凝聚起所有精气神,必定会所向披靡。对创新创业有兴趣的同学,平时一定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擦亮眼睛去探索去发现生活的小秘密。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背后都隐藏着事事巨细的态度、滴水石穿的毅力。学姐结合了交大校友张旭豪的“饿了么”创业道路也是艰难险阻一路披荆斩棘过来的。“饿了么”的创业团队也有过濒临解散之时,但张旭豪仍旧咬着牙,努力向前进,这才有了现如今风生水起的“饿了么”。
活动的最后,在场同学都积极的向学姐提出关于创业项目、学业等方面的困惑,“如何招募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如何创立自己创新创业的项目?”“考取研究生怎样准备?”“留学交换需提前准备什么?” 侯学姐作为外语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外语学院大二辅导员助理,对考研和外语留学交流相关问题都有亲身体验并都仔细的耐心给我们解答疑惑。经过一个下午的分享交流,每一位在场同学不仅对文科创新创业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对于大学生涯遇到的棘手问题获得经验人士的解答。
文字 | 胡佳怡
图片 | 李禹麒
来源 | 大夏书院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