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院师生参加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

发布者:王纯发布时间:2024-07-10浏览次数:109

7月6日、7日,第九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高校现代书院制教育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论坛以“教育数字化赋能现代书院制育人”为主题,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30余所高校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汇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话数字化背景下高校现代书院制的育人实践。华东师大16位师生代表参加论坛,大夏书院院长庞维国,书院副院长王郦玉,校团委李卓航,书院辅导员王纯,书院学生课程主管、教育学部研究生吴亚雯,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倪逸群参加论坛。


640 (1).png

640.png

与会师生合影


大夏书院院长庞维国教授

作为大会特邀专家参会



书院交流合作

大夏书院和澳门大学绍邦书院是结对合作书院,与会期间,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大夏书院院长庞维国,副院长王郦玉与澳门大学绍邦书院副院长刘京京会面交流,双方探讨了未来合作计划,包括“2024年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实施方案、沪澳两地体验式学习项目、线上文化互动交流课程项目开发等,为双方书院学子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


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大夏书院院长庞维国,副院长王郦玉与澳门大学绍邦书院副院长刘京京交流未来书院合作


大夏书院院长庞维国、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杨艳红、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与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专家合影



大会主旨报告

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出席大会,并作题为“融合贯通 卓越发展:华东师范大学书院制育人的实践与思考”主旨报告。赵健回顾了华东师范大学书院建设发展历程,介绍了当前书院制优化改革的情况,以及未来迭代发展的方向,指出未来书院建设将融入学校卓越育人整体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生长型”全育人养成教育机制,聚焦五个重点发展方向,培养具有“融通素养,健全人格,担当精神”的卓越幸福学子,为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



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


在主旨报告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吴文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部部长钱政,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克卿书院院长汪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杨俊峰,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院长杨柳,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院务主任陈文轩等10位嘉宾围绕数智赋能书院育人实践做了精彩分享。



分论坛报告

本次论坛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现代书院制改革与发展、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书院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数据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评价、新时代书院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书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书院导师制度高质量建设与评价、书院实践育人与创新能力培养、其他相关理论或实践方向等议题设置了九个分论坛。


论坛优秀论文颁奖


大夏书院王郦玉投稿论文《数智时代书院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再生——基于列斐伏尔理论的分析》获“优秀论文”并在分论坛一“人工智能背景下现代书院制改革与发展”做分享。王郦玉提到,在数智时代,现代书院的教育空间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亨利·列婓伏尔的“三位一体”空间观为书院空间的多维重构和书院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石。在智能技术催化下,书院空间可由传统模式转变为以用户需求和互动体验为中心的灵活响应模式,通过“虚实交融”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借助虚拟社群营造跨越国界的“第三文化”。在保障数字安全的前提下,数智技术的演进为书院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空间人文关怀的精准实施、文化与自然的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为书院空间的重构和文化再生开创了新纪元。报告以崭新的视角对数智时代书院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再生展开讨论,引起与会师生的热烈探讨。


王郦玉在分论坛作《数智时代书院的空间重构与文化再生——基于列斐伏尔理论的分析》报告


倪逸群、李卓航投稿论文《书院制下培养新时代全球胜任力青年人才的工作路径》获“优秀论文”并在分论坛八“书院实践育人与创新能力培养”做分享。倪逸群指出,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下,全球胜任力逐渐成为衡量青年人才综合能力的核心指标,文章阐述了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历史与时代要求,结合我国全球胜任力青年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书院制相较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势,从理念塑造、课程设计、师生选拔、语言教育、伦理结余五个维度着手构建了书院制教育体系,为培养全球胜任力青年人才、增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竞争能力提供了借鉴参考。


倪逸群在分论坛作《书院制下培养新时代全球胜任力青年人才的工作路径》报告


吴亚雯投稿论文《“加法与减法”:现代大学书院制的探索与思考》获“优秀论文”并在分论坛八“书院实践育人与创新能力培养”做分享。吴亚雯提到,基于社会发展的外部推动和高校回归育人本位的内部需求,现代大学积极探索书院制改革,运用独特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促进其完整人格的培养,总体上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但同时书院制建设也面临着思想观念转变难、优质资源分配难和双院协同育人难的现实困局,面对书院制的改革浪潮,各高校绝不能盲目从众,要在冷思考中有序推进书院制的本土化建设。


吴亚雯在分论坛作《“加法与减法”:现代大学书院制的探索与思考》报告



高校书院联盟

高校书院联盟于2014年7月成立,由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台湾清华大学厚德书院、台湾政治大学政大书院、复旦大学任重书院、西安交通大学文治书院、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行书院共同发起,旨在实现海峡两岸不同高校、不同书院间的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华东师大已连续九届选派师生参与高校书院制教育论坛,分享华东师大书院制建设理念,汲取高校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未来,大夏书院师生团队也将以研促学、以研增干,持续探索书院制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规律,助力卓越人才培养。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