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优势,助力学生成长,大夏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于12月19日上午在法学院104室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暨“精准施策,助力学生生涯发展——2021届学生就业工作漫谈”专题研讨会。
法学院党委书记张惠虹,中文系、历史系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哲学系党委副书记武娟,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燕,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江宇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杜彬彬,政治学系学生工作负责人(代)王成伟,外语学院辅导员周俊辰,法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王沁怡及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挂职副院长董镕、全体2017级辅导员等交流研讨。研讨会由张惠虹、韩春红联合主持。
韩春红提出,2021年书院将迎来首届毕业生,为了更好地为2021届700余名毕业生提供精准生涯发展指导与服务,书院启动了第一轮全覆盖的学生生涯发展意向调研。面向书院20个专业的713名学生,了解了每名学生在升学、出国、就业方面的意向选择,及对学生现有的学业成绩、实习经历、相关技能、所需支持等进行了精准画像,以期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生涯发展支持与服务。
随后,负责此次项目调研的辅导员曹文韫就调研结果进行了全面汇报。
围绕调研结果,与会老师畅所欲言、共享经验、互通信息、展开交流。江宇靖介绍了外语学院近年来就业工作概貌,并提到辅导员要持续、精准跟进学生升学、就业工作,确保掌握其发展意愿的动态变化,适时做好家校联动、获得更多支持。徐燕婷结合中文系、历史学系就业工作经验介绍道,要针对学生的学科特点,有效梳理、汇集、共享各类就业信息,发挥专业教师、校友、关工委老师的协同育人效应,为学生提供更适切的发展支持。
黄燕指出,社会发展学院注重生涯规划,鼓励学生入学伊始就尽快明确发展方向,尤其在专业分流后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开展实践研究工作,为自身发展蓄能。武娟介绍道,哲学系学生升学意愿强烈、发展需求多元,为此推出“未来教学名师”支持计划、“科创达人”培训计划等定制项目,并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开展校友论坛等多举措推动就业工作。
杜彬彬认为,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链条的重要环节,为此既要扎实开展工作,引导学生发展意愿;又要广泛汇聚资源,发展政策导向作用,将就业工作借力三全育人大格局,嵌入学校本科生专业动态调整、研究生学科点评估新态势;同时,院系也会积极拓展资源,依托学科优势,推动中外合作项目。王成伟提出,除各项就业扶持奖励外,稳定、长期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动机、意愿和质量,因此政治学系注重发挥专业教师的正向引领作用,形成“全员参与就业,人人关心就业”的氛围。
张惠虹提到,人才培养是一个全链条的系统工程,入口、培养和出口一脉相承、相互牵引,因此法学院历来将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建设的重要方面,充分重视,积极支持;结合法学学科的特点,学生在就业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难题和实际考虑,为此法学院也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性的探索。此次研讨会,八家专业院系与书院齐聚、共商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思路、新想法和新办法,进一步拓展了工作思路,对法学院进一步吸收兄弟院系经验、持续提升学科影响力、培育师大优质法学人才、形成学科优势累积是有益的借鉴。
会议还就2020年如何发挥双院育人合力,在班级建设、学生思想动态及发挥研究生作用助力本科生教育等话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文 | 曹文韫
图 | 曹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