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大夏书院2021年度创新创业培育项目中期答辩在线上举行,4个创新类项目和7个创业类项目参与本次答辩。担任创新类项目组答辩的评委老师有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翻译系教授赵刚、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卿石松、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晨晖学者张驰;创业类项目组的评委老师为上海紫竹高新区创业中心负责人沈一译、华东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朱文佳、创新创业学院教师李倩。各答辩项目围绕项目内容、进展、成果等进行阐述,评委通过提问与项目组开展热烈讨论并提出具体建议。
创新组
立足社会问题,展现创新思考
4个创新类项目主要围绕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数字治理、英语教育、电影文化传播与主持人形象塑造等研究主题。
《面向健康码的政府治理研究——基于沪浙城乡分层的定额抽样调研》关注新冠疫情防控的重要工具“健康码”所体现的政府治理情况,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研沪浙地区公众对健康码相关治理的认知并探究影响其认知的因素,累积形成十万余字的文稿。
《语音PronunciationA+软件设计与平台开发》是基于“科大讯飞”开放平台,结合华东师大语音教学团队研发的语音评测量表EPGC,辅以语音助教团队多年的课外语音辅导经验,开发的语音评测、语音教学、语音反馈一体式科学化语音学习平台。
《基于情感评介的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研究——以拉丁美洲为例》以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为主题,以拉美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情感倾向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对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等拉美国家的在线电影网站观众影评的文本挖掘和情感分析,探究拉美人民对中国电影的讨论主题、话语特征和情感特征,为中国电影在拉美国家的跨文化传播绩效提升提供建议。
《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主持人形象塑造——以央视“主播天团”为例》运用拟剧论的视角,从前台后台、剧本期望、角色搭配的剧班等角度分析主流媒体主持人形象塑造的特点。项目采用话语分析法,通过对“央视天团”在不同场景下的语言、非语言等符号的分析,总结主持人在“前台”“后台”不同的形象表现与建构方式;并通过内容分析法,结合数据资料,进一步分析主持人形象塑造及其对主流媒体产生的双重影响。
创业组
挖掘社会需求 公益创意迸发
7个创业类项目关注居民健康、教育、养老、乡村振兴、民俗文化等议题,在多个创业赛道中展现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思考。
《“当归须归”——基于社区的中医文化普及》响应《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要求,深化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采用“社区建设+文创+新媒体”的方式,通过开展社区活动提高相关群体对中医文化的认知,辅以新媒体宣传手段进行强化,通过相关文创产品维持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格罗博教育——中学全球胜任力教育赋能领军者》设计了一套国际理解力的培育项目,旨在打造具有针对性与自我更新能力的课程体系,培养一批具有授课能力的教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可复制可移植的授课模式;并举办诸如社会实践大赛、国际理解力征文或演讲比赛等竞赛活动,拓宽国际理解力教育途径。
《 “爱以邻”基金制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项目》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学生团队发起的公益互助养老项目,致力于成为中国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开拓者。初期为全国高校退休教师提供全新养老模式,后期进入社区以期覆盖更多老年群体。
《果富岭丰——鲜果赋能点亮大兴安岭乡村振兴之路》与大兴安岭当地的三江食品、野老大饮品、北纬48度展开战略合作,将当地产量过剩的高营养鲜果转化为浓缩果汁品牌“岭味町”进行售卖。经过专业设计团队、媒体宣传部门、以及市场营销部门的合力打造,岭味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健康中国”三大国家政策的号召,为大兴安岭注入经济活力、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
《家国情怀,卓越引领——“公益梦工厂”一站式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大学生公益项目一站式服务,期待通过多元化的方式给大学生公益项目提供多方面支持和帮助,助力大学生公益项目落地和可持续。项目前期通过纸质版和电子版资源包扩大项目影响力,使得大学生群体对于孵化公益项目和社会实践的相关流程和资源等更加了解;后期将通过个性化的项目孵化,对接真实大学生公益项目,提供相关帮助和资源对接,助力大学生项目可持续发展。
《“书不知道”——播客节目与线上阅读推广组织建设》旨在打造以读者为核心的阅读推广自媒体平台,通过非虚构纪实叙事的方式,展示读者的感受记录和观点的输出,制作高质量的系列主题节目。同时,创建阅读社群,开发出符合受众预期的读书会和社群活动,以稳定的盈利模式保障可持续性的高质量产出。目前已入驻7大平台,推出11期播客节目,音频时长突破400分钟,在各平台总播放量达13000+,举办了3次共读活动和书友会。
《漫游木马—中国维吾尔族口头文学作品传承》立足于新疆维吾尔族的宝贵历史和独特特色,通过对维吾尔族口头文学改编,采用漫画创作、戏剧编排、文创产品生产、民俗文化展览、沉浸式体验营等多元传播形式,以新媒体平台为推广渠道,着力实现对新疆维吾尔族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
项目答辩评分排序如下
创新组
创业组
书院和学校后续将根据项目内容、答辩评分等,进行国创、市创、校创项目的认定,其中创业类项目认定以创新创业学院评审结果为准。通过组织中期答辩,大夏书院进一步督促项目推进、调整实施方向、提升项目质量。期待各研究项目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扎实推进,在创新创业项目实践中提升创新思维,取得创新成果。
整理|方思淼 徐晨露
指导|侯嫣茹
来源|大夏书院创新创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