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胜任力+跨学科,这个冬令营交出答卷!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2-03-31浏览次数:139

综合平台优势,培育卓越人才

为响应学校卓越人才培养号召,服务国家人文社科发展需求,发挥跨学科育人平台优势,大夏书院于今年1-3月举办全球胜任力跨学科冬令营。49位同学在各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打开学科多元融合视角,从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法学、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等角度对当代学术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学习、交流与钻研。导师讲座和专题研讨双线并行,营造了浓厚的跨学科学习氛围,激发了同学们对学术前景和社会未来的探索兴趣。

330日下午,冬令营结营仪式在腾讯会议线上举行。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夏建国、传播学院广告学系晨晖学者张驰、学习发展中心指导老师桂骏,以及冬令营营员参会,仪式由大夏书院院长助理蔡慧贤主持。


回顾参营历程 师生共话学业

13时整,仪式正式开始。在通过视频形式重温讲座沙龙精彩片段与同学感想后,桂骏对冬令营活动内容进行了总结回顾,并表示本次冬令营成果丰富,相关讲座摘录、小组综述、营员心得等已集结成册。

优秀营员代表、2021级社会学类专业孙一丹分享了个人参营心得体会。她认为本次冬令营是培养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和国际视野的有力举措,不仅增加了自己对国际组织的了解,而且提升了个人跨学科交流意识、构建了崭新的思维模式。


细数参营收获,展望学科前景

本届冬令营在邀请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分享国际学术前沿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们展开深入交流,选取相应主题进行学术训练,形成文献综述。在结营仪式上,综述水平最为优秀的三组代表汇报成果。

第二组学生代表、2020级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向虹霖分享了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和效果反思,提出要以学科赋能为出发点、以跨界驱动为着力点、以人的回归为落脚点,让人才培养模式更开放、更多元,注重培养人卓越健全的思维,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八组学生代表、2020级哲学专业朱钰婷从国际政治学视野的角度展现了小组成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建构及发展的思考,在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来源和具体内涵之后,又讲到了对其内涵建构的必然性,并认为应当从外交路径、发展路径和综合路径三个层面入手,推动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合力。


第十组学生代表、2021级法学专业张诗媛分享了小组对后冷战时代下世界文明格局及其演变的看法,针对“后冷战时代”和“世界文明格局”两个概念,辩证地阐述了相关学说,提出要尊重时代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理论,方能冷静理性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文明格局。

张驰老师在点评中高度赞赏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广阔视野与中国情怀。他提出,做研究不能只限于“小切口”,还要勇于探索“大问题”;同时鼓励同学们继续拓展视野,吸收最新的优秀外文成果,进一步培养国际思维和全球意识。


经综合考量本次冬令营共评选出三个优秀研讨小组与十名优秀营员,并予以表彰。

在结营仪式中,各位营员重温“跨学科、探前沿,向卓越迈进”的目标,并合影留念。


夏建国老师作总结致辞。他认为,从过程看,同学们在疫情之下始终能以积极心态投入学习和生活,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风采。从目标看,本次冬令营跨学科特色明显,聚焦全球胜任力,是高校培养卓越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从结果看,无论是各类高水平讲座、沙龙、研讨,还是同学们的体验、分享和学术成果,都体现了“优”的水平。面向未来,他希望广大同学继续拓展视野格局,不断深化现有成果,以共同体心态投入到后续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成就卓越;也希望同学们众志成城,以共同体心态,争取抗疫工作早日取得胜利。


大夏书院全球胜任力跨学科冬令营聚焦跨学科特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今后,书院也将继续推进专业与院系联动协同,综合书院优势,统筹跨学科研习营系列活动布局,为推进新文科建设、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起更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平台,助力更多学子扶摇直上、卓越成长。


|刘江韬

指导| 骏

来源|大夏书院学习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