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春寒”反复之际,校园内外的我们多少都产生了一点紧张、担心的情绪,这是完全正常的反应。正是这样的情绪机制,保护我们平安度过生命中的一次次困境。但如果这些情绪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那我们就需要给予自己和他人更多的关心。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无论在何种困境中,每个人都有方法、有能力,通过一定的自我调适,去改善当下所处环境、提升心理弹性。我们可以牢记这3个“温”:有温度、传温暖、守温情,一同温柔呵护心灵希望的火苗。
有温度,多一点宽容幽默
每日更新的疫情数据,可能会让我们处于紧绷的状态。而适度的幽默感能够刺激副交感神经,让人降低压力感。无论面对何种困境,我们都拥有让想法变得更加鲜活的能力。
自学校闭环管理以来,不少幽默创造令人会心一笑。有字正腔圆的播音腔花式“喊楼”,有脑洞大开的盒饭二次创作,还有从入门到放弃的“理发师”、“美甲师”……在特殊情境下,我们的生活遇到了许多不便,但若用乐观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世界也会向我们展露更有温度的一面。
传温暖,多一点守望相助
面对外部共同的挑战,团结互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法宝。为他人提供帮助,能够让我们更自信、更有价值感,帮助建立内心的秩序感与安全感,这对于个体而言也有重要意义。
助人行为不拘泥于形式。楼宇里分享的一只苹果、自发维护的楼道公共卫生、瞬间挤满的志愿者群……疫情虽然让生活按下了慢速键,助人却让我们拉近了原本有些陌生的关系,为我们打开了意想不到的温馨世界。
守温情,多一点欣赏感谢
很多美好的事情并非“理所当然”会发生。对所感受到的暖意表达感谢和欣赏,能够抵御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提醒我们更深入地体验生活、珍视彼此的温情。
疫情之下,有许许多多人正为师大校园的正常运转提供服务和支持。大夏书院发起的“心夏无忧·温暖来信”活动就征集到了不少同学们的动人诗句。大家用凝练的笔触传达内心涌动的暖意,许多闪光的、柔软的、轻松的片刻被记录下来,让人会心一笑,如沐春风。
“大白”们的专业和镇定,
抚慰我们的不安焦虑
事无巨细悉心安排的老师们,
守护我们的朝夕晨昏
辛勤热忱的志愿者们,
让社区生活温馨如家
夙夜匪懈的后勤叔叔阿姨们,
日复一日保障我们的饮食
那些陌生的、熟悉的同学,
时常戳中我们的“小确幸”
感谢师大,
为我们在风雨来袭时撑起一把大伞
也感谢所有为战胜疫情孜孜付出的人
面对疫情的“倒春寒”,大部分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也许疫情仍在不断反复,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传递温暖,记住并表达值得珍藏的温情瞬间,这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黯淡时,我们更珍惜煦日拂照
回寒天,我们更期待春光如练
手写|王颢 杨思晋 陆蕴 邢澜琼 郜奕文 郑建豪
指导|曹文韫
编辑|曹安琦
来源|大夏书院“阳光大使”团队
阅读 1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