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师大校园封控管理期间,大夏书院的辅导员们举行了多场线上主题班会,以学生身边知心人、引路人的角色,通报防疫要求,传递关爱,鼓舞士气。师生云端相见,共话青春担当。
处变不惊,守得云开
在这个时光彷佛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的阳春三月,辅导员冯添华给同学们召开多场线上班会。一向亲切柔和的她,让班会化身云端拉家常现场,叮嘱同学们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疫要求,耐心静心等待拨云见日的时刻。并借用书院导师徐燕婷老师的云中寄语,“学会处变不惊是一生修炼的功课”,鼓励大家在宅寝的日子,以书为伴,互相支持,共克时艰,为爱守“沪”。
2018、2019、2021级法学专业的战疫主题班会在线上召开时,辅导员曹文韫刚在封控小区内完成了一次核酸检测。她向同学们表示,在遵循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将尽快完成48小时内2次核酸,回到校园里,从后方工作转为一线战疫,同大家并肩战斗。她说,“希望同学们牢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事面前,气定神闲’”。
空中连线,相叙心安
“培茗姐,我能报名志愿者总队吗?麻烦给我下报名渠道。”“培茗姐,你别担心,我们饭菜都送到了,楼里面也井然有序。”这是2019级汉语言文学、传播学类专业一场特殊的主题班会。辅导员王培茗希望大家处事不惊、以坚定从容应对风浪;有大局意识、以小我融入大我;常怀感恩之心,以积极、配合的姿态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同学们也积极响应,主动报名志愿者总队、在楼内主动担任学生楼长、楼层长等为同学服务的岗位。在面向学生家长的情况沟通会上,家长们对学校的防疫工作表达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校封闭管理的第二天,2020级外语类专业的线上班会,辅导员侯嫣茹向同学们通报校园防疫管控信息、沟通生活学习需求,鼓励大家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互相帮助。“老师,还需要志愿者吗?我想报名参加。”会后,入党积极分子、2020级翻译专业第一团支部团支书方可昕主动联系辅导员,表达了想加入志愿者团队、为师大出一份力的心情。
在接到宿舍楼宇管理的通知后,辅导员桂骏第一时间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与两百余名学生云端“见面”。通报了近期的情况,并提醒了大家下一步要做好的疫情防控准备,传达了坚定乐观的情绪。有同学在班会后反馈:“看到老师了就会觉得好心安啊!”当晚,2020级法学团支部还线上组织了主题团日活动暨本学期入党推优大会。会上,同学们纷纷表态,愿意在需要时冲到第一线,为人民服务。
爱与希望,温情久长
“突如其来的疫情与隔离,斩不断爱的纽带,即使自由受限,各在一方,我们仍同担风雨,共克时艰。”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某同学因防疫要求在校外隔离,班级同学得知后纷纷手写书信为他送去关心,给他加油打气。一封封纸短情长的信令他感慨万千:“同学们的关怀一下子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欢乐的校园。我感受到手里拿着的是来自马理论大家庭真挚的祝福,更是同学们暖心的爱和陪伴。”他的辅导员杜源恺也被这一暖心举动所感染,他表示,疫情期间同学们更团结有爱,更能用共同体的力量暖化焦躁与不安。希望大家在不寻常的日子里继续传递爱的温暖,守护集体,守护朋友,更守护自己。
同样在师生之间涌动着融融暖意的,还有新闻学专业某毕业班同学林子。公寓楼闭环管理对她这样遵医嘱饮食的人来说,吃饭成了大问题。经辅导员施能婧与后勤保障部的积极沟通协调,后勤保障部庄冬蕾老师第一时间将一大袋新鲜蔬菜送到了寝室。她说道:“学校这一人性化而又迅速的协调措施真的让我非常感动!谢谢所有守护ECNU的老师和工作人员们!希望所有人平安度过这场战疫!”
彼方荣光,乐观生长
疫情防控的特殊战争仍在继续,身在其中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应对?辅导员蔡慧贤邀请哲学系、历史学系专业老师共同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哲学系晋荣东、郁锋、武娟、张容南、陆凯华、蔡彦如,历史学系黄爱梅、朱明等老师就如何夯实基础、精进学业、调适心态进行深入交流。蔡慧贤讲道,“从线下到线上,从生活到学习,改变的是空间,不变的是乐观从容的态度,和众志成城的努力”。
在研究生公寓担任核酸检测志愿者的兼职辅导员黄天翔,也在结束工作后为2019级法德俄西翻专业召开“全力战‘疫’,一‘研’为定”主题班会。除就当前防疫形势反复叮嘱同学们要保持通讯畅通,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参加防疫志愿工作,他尤其关心疫情背景下同学们的未来发展规划问题。他谈到,大家不仅要有“长远意识,成本核算,风险预案”,结合自身优势合理规划,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未来选择,更要平稳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书院2021届广告学专业毕业生、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解涛也应邀分享了考研经验,就升学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黄天翔表示,对大三的同学来说,自己组织的这场班会更像是一剂疫情下的“加强针”,希望能给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吃下一颗定心丸,相信未来的无限可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微雨江南,春行过半
在这场人类共同的世纪大考中
所有的经历都将酿作人生甘醴
回首向来萧瑟处
书之岁华皆可读
整理| 刘涛
来源|大夏书院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