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夏书院2022年第一阶段主题社会实践答辩会于学生发展空间举行。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姚泽麟、校团委副书记陶婧、学校招生办公室魏冠华、法学院团委书记王沁怡、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书记刘佳、光华书院团委书记瞿轶雯、孟宪承书院挂职团委副书记吴月洁,及大夏书院团委相关老师担任评委。
寒假中,共有86个团队362人参与社会实践,同学们生动地展示了实践成果,就城市治理、红色文化、乡村振兴、教育改革等方面与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他们以脚踏实地、担当实干的品质展现了师大学子的青春风貌,更以求实创造、勇立潮头的精神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知行合一的内涵。
探城市治理
近年来,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增长,老旧社区改造和社区治理升级逐渐提上日程。同学们以车棚改造、公交电梯、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等多个方面作为考察和实践对象,《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治理实践与路径探析》《社会组织何以促进社区更新中的公众参与》等多个项目聚焦热点、直击痛点、疏通堵点,以理性的人文关怀观照社会现实。
访乡村振兴
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正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期待。同学们秉持着乡村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的理念,深入全国各地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选定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在法治乡村建设、乡村交通优化、留守儿童教育、农副产品效益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研红色文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白驹精神永存”、到“二七大罢工”“建党精神”……红色文化被同学们用一段段革命历史、一位位革命伟人、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考察照片讲述得真实可感,生动形象。同学们在红色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倾听历史的细语,讲述中国故事。
谈教育改革
近年来推行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新高考改革和“双减”政策受到同学们广泛关注。在寒假,同学们结合“师大情,母校行”专项实践,或考察“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教师群体,或调研新文科背景下高三文科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或调查中学新高考改革的推行,以师大学子的独特视角深入探索着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另外,也有同学聚焦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新探索、智慧养老新发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等主题并取得了一些可推广、有效果的实践成果,体现了书院学子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的思维。
寒假社会实践涌现出许多想法独特、形式新颖、意义深远的项目,评委老师从项目选题、研究方法、成果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帮助同学们确立优势,认清不足。老师们提到实践活动一定要有问题导向意识,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切实际的解决方案,利用有限的资源聚焦具体问题,希望同学们在知行合一的道路上继续展现师大学子的风采。
书院级优秀社会实践项目团队公示
文|夏侯国钦
图|王圣雅
指导|杜源恺
来源|大夏书院团委实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