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工作坊 | 创业有道,创新在心

发布日期: 2018-03-15   作者:  浏览次数: 88

大一上学期时对大学生活的懵懂已经过去,同学们是否又被新的问题困扰着呢?比如学业,比如创业。为此,本次生涯工作坊特地请来了李星言老师和金晶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烦忧。

  


两位老师一位是自媒体大牛,另一位是学术研究精英。作为华东师大校友,她们以自身经历为例,亲切地以“学姐”的身份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李星言老师,现任新闻晨报教育主笔、“大手牵小手”公众号创始人,同时也是华东师大中文系98级校友。

  

  

金晶老师,日本近代文学解读者,谷崎润一郎资深研究者,华东师大日语系教师,大阪大学博士,大夏书院导师。

  

  

坚持初衷——择业与兴趣

李老师曾尝试过体制内、外的不同工作,也进行过创业,最终在她喜欢的传媒行业立足。金老师想过从事学术研究,而在尝试过其他的工作后,最中成为了学术精英。择业或创业时固然要多尝试,但她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绕不过的还是自己的初心。因此,在择业时要着重考虑自己的兴趣,兴趣所至,金石方开。

  

  

打磨核心竞争力——创新与创业

关于创新,金老师认为积累、研究意识、好奇心尤为重要。在大学时期,同学们便做一个有心人:灵活地运用课上时间,发掘课程内容的闪光点,便是为创新打下基础。针对学术创新常常花落理科这一现象,她表示:创新无关文理,而在于自身有心与否。讲到创业,李老师偏重于文化自信。作为名校文科生,同学们在专业精进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文化自信,将文科身份打磨成核心竞争力。创新与创业都需要的是扎实的专业积累,在大学四年中,同学们要保有对知识的热情与好奇心。

  

  

成就强大的自我——落实规划&锻炼能力

金老师告诫同学们:我们要学一行爱一行,对自我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锻炼出强大的自我。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术本就寂寞,良好的自制力是这孤独旅程的助力。李老师认为新闻是实践类课程,需要同学们具备捕捉新闻的敏锐度,培养看问题的能力和待人接物的能力。无论是做学术还是从事文科相关行业,同学们应追求耐得住寂寞内心和坚持目标的韧性。


  

不断历练——面试&实习

谈到实习,经验丰富的李老师给了同学们三个“锦囊”:

1.公司起点要高,与巨大的压力相伴而来的是更多的机会与更好的资源;

2.找到自己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有更大的自由;

3.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它总会转变成等价的未来。

而对于面试,则要广泛涉猎。并要以行动给领导、同事留下好的印象。比起“一毕业就创业”,李老师更希望同学们摸爬滚打地历练一番,充分了解社会才会更有竞争力。

  

 

  

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自己的生涯发展是否有一些新的规划呢?尽管现今社会文科生的未来似乎更加渺茫,但“读文科专业是一种幸福”,这是一种最无用之用,会给人一种格局,形成一种世界观,获得幸福感。同学们在大学路乃至今后的人生路上,都要不断地扎实自己的人文素养,以这“最无用之用”为自己赢得春风十里。

  

  

图片 | 孙雅洁

文案 | 胡   辰、余倩裔

编辑 | 蔡琰蓝

来源 | 大夏书院生涯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