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文化、落户新政……大夏学子这样助力“五大新城”建设!

发布日期: 2022-02-17   作者:  浏览次数: 317

为助力“人民城市人民建”,大夏书院开展了上海“五大新城”专项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书院学子们以五大新城建设为切入点,寻访上海城市印记,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


一·图书共绘——传递绿色生活理念并助力公共空间共建共享 

项目负责人:2020级 法语专业 尹睿

该项目以沪味新年为主题举办迎新春活动,通过居委活动,增加居民在社区活动中的参与度与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将居民们参加活动的产出成果作为社区公共空间装饰,助力社区公共空间建设。

该项目已完成招募成员、编写绘本故事、绘制插画、编排成册、录制教程视频,运营公众号等工作,已与君望居委取得联系,实地调研并共同商讨活动主题、开展形式等。后续将筹备第二次活动,同时尝试多对接几个社区争取更多项目落地的机会。

 


二·文化古镇:奉贤新城“贤文化”的创生与新构

项目负责人:2021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曹以臻

该项目以“贤文化”为立足点,以上海市奉贤新城的“冷江雨巷”项目为切入点,以城市文化建设为落脚点,意在探究奉贤新城围绕“贤文化”理念下,传承古镇历史文化与城区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真实情景与实际效果。

小组已梳理《奉贤历史文化名人》一书探源奉贤文化脉络;以《上海奉贤经济发展与研判(2018-2019/2020-2021)》为例,分析奉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采访奉贤文旅局工作人员,获得第一手材料,并剪辑vlog;探访奉贤青溪古镇与庄行古镇,实地探寻建设情况。后期将整理访谈稿并完成《文化古镇:贤文化的创生和新构》一文。

 


三·从闵行区、黄浦区看上海智慧养老新发展

项目负责人:2021级 法学专业 涂涵煦

该项目旨在通过资料搜集,了解智慧养老及相关概念;通过调查、访谈、走访等形式,对比分析上海闵行与黄浦,郊区与市区的智慧养老模式,提出推动上海智慧养老发展的创新性建议。

项目已搜集相关文献、确立项目目标和调查方法;问卷收集,通过线上会议讨论进行问卷数据分析;闵行区、黄浦区各一次线下走访调查;一次针对智慧养老负责人的电话采访。后期将对比闵行、黄浦两区的智慧养老发展情况,针对性探索一或两个现存发展困境,根据线上会议讨论情况开展后续的资料调查和线下走访。


四·落户新政背景下在沪学生落户新城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上海市的调查

项目负责人:2018级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王圣雅

该项目旨在通过社会实践调研与理论分析,收集整理上海高校研究生对就业和落户的真实需求和愿景,探究“五个新城”建设是否能够提高吸引人才的力度,并总结出当下相关政策的不足与劣势,进而提出一条科学高效的建设路径,以此为上海的新城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小组成员在明确了研究主题和方向之后,制定了“三步走”的研究计划:第一阶段进行信息的搜集与查阅;第二阶段进行实地走访和访谈;第三阶段进行资料整理与报告写作。目前已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后期将着力于对前两个阶段形成的过程性成果进行汇总和总结。


五·多元治理视角下老旧小区公共事务治理新途径——以“公交电梯”为例

项目负责人:2020级 政治学与行政学(双学位)专业 张静怡

该项目希望能在实践层面上,为新时代老旧小区公共事务治理提供经验和借鉴;在理论层面上,一定程度上填补“公交电梯”案例的理论解释与研究空白,并以期进一步深化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理论研究。

本项目对目标研究小区进行了总计4次,时长超5天的实地调研并进行了总结汇总。后续计划扩展深度访谈对象、整理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访;通过比较分析两小区公交电梯模式的差异与成效形成实践报告。

 


六·上海影视乐园调研·助力松江“人文之城”建设

项目负责人:2020级 哲学专业 朱钰婷

该项目将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为目标,契合松江的“人文新城”建设规划,以松江区的上海影视乐园为例展开调研,希望借此参与松江新城“人文之城”建设,助力发展影视文旅功能、强化文化渗透,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该小组已对上海影视乐园进行两次实地考察,大致确定新媒体宣传的方式途径:在微信公众号撰写推文,主要以“上海文化”、“影人文墨”介绍宣传为主;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知识区投稿视频,以“空间建构”为主题线索,结合上海影视乐园的景观分别从巷道、舞厅、咖啡厅、大厦、影院、教堂等角度切入,介绍“上海文化”的多重特性,深化“文化输出”的功能。结合“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进行公益宣传、文化普及,以新方式切实做到城市服务、助力上海文化的传承。

 


七·协同治理视角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共治实践与发展路径

    ——基于对上海市奉贤区水闸小区车棚改造项目的考察

项目负责人:2019级 公共关系学专业 黄炜淇

该项目目标为在探索协同治理背景下更加有效的社区协同治理能力,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协调多方利益的前提下优化社区公共资源设计,改善社区公共交通的设置,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与生活效益为目标,同时增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以社区协同治理的优化助力社区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已完成对城建中心和居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部分治理主体分析和部分治理经验与治理困境的框架性总结。后期将走访水闸小区的居民和社区积极分子,走访改造完成的闸园新村社区并形成结项报告。

 


八·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活动长效性机制方案调研与实践

项目负责人:2020级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刘简逸

该项目旨在结合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和中医学学生临床实践不同需求点,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跟诊学习回馈社区的体制机制,为有临床学习需要的中医学同学提供免费跟师问诊的机会,同时督促同学运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为社区提供义务健康服务。

目前以杨浦定海社区和奉贤关港村为主要志愿服务场所,与三爱、固生堂、君和堂三家中医门诊取得联系,由许帅医师牵头组织临床带教工作。项目自202112月正式启动,截至202226日已提供54小时临床跟诊学习时间,共完成8次志愿服务,被上海杨浦公众号报道2次。

 


九·双减”政策下的“菜单式”特色课程建设与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模式新探索

 项目负责人:2018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沈可轶

项目组与上海市奉贤区丰浦街道联袂打造了“假日欢乐阁”项目。来自八大专业的三十余名书院学生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发挥专业特色优势,设计出《“吃货”的修养:诗词中的美食》《冠军的诞生:奥林匹克运动会小讲堂》等十门兼具理论性、趣味性、实用性的系统课程,定期定点授课,供辖区内一至五年级学生自由选报。

目前《“双减”政策下社区公益类课程调研:2021-2022“假日欢乐阁项目反馈》《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赴五大新城开展社区服务意愿调研》两份问卷也已经设计完成并发放。后续将完成线上课程所有课程视频制作,上传B站平台;部分视频将应奉浦街道要求,上传学习强国平台;回收问卷,完成对两份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切实可靠的意见及研究结论。


十·社会组织何以促进社区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以大鱼营造在新华路街区的社区营造实践为例

项目负责人:2019级 社会学专业 钟丽

该研究旨在通过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各种质性研究的方式,以亲身实践参与并研究上海的社区更新,深入理解社会组织在社区营造中的积极作用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

小组成员已经先后数次前往长宁区新华路街区,在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志愿者、新华美好社区节参与者、对社区营造和大鱼感兴趣的大学生等不同角色中进行转换,进行走访和调查,前后采访了数十位与大鱼有关联或是合作的新华居民与店家,并积累了数万字的访谈记录。后期将从更加细节的视角了解居民、店家与组织成员的互动连接,从更加全面的视角了解大鱼营造的实践探索,产出实践报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调研过程中,大夏青年们肩负起社会责任,洞察城市百态,提出各种创见。朋辈之力汇聚,青年之光云集,大夏青年将在“社会大课堂”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知行合一,我们永远在路上!

 

 | 杨思晋 周雪莹 曾雅婷

 | 各实践项目组

来源 | 大夏书院团委实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