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由于突发的灾难,每个人都窝在家里。但是我知道有许多人正舍身奋战在对抗病毒的一线,于是我就想写一首歌送给他们。”
在这个不平凡的假期,大夏书院2018级新闻学专业的徐悦洋一直关注着抗疫前线传来的消息,这份温暖的关注也为热爱音乐的他带来了创作歌曲《寂春逆程》的灵感。从2月20日开始构思到3月2日歌曲基本成型,在这十天中间,徐悦洋翻来覆去改了十五个版本。
谈到创作缘起,他说:“我最初的思路其实就来源于各地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事迹。在疫情爆发的时候,我得知许多医生签下“生死状”,连夜赶赴武汉抢救病人,有不少医生为此感染了新冠肺炎。我深受感动,便以此为题材写了这首歌。”
《寂春逆程》的乐曲深沉舒缓,第二段的伴奏加上了鼓点,娓娓讲述面对灾难各地援鄂医疗工作者的坚毅和无私。题目中的“寂春”和“逆程”分别对应主歌的第一和第二部分,歌曲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疫情期间,援鄂医疗队成员从牵挂灾区民众生命到做出行动驰援武汉的全过程。
“主歌第一段主要来自疫情时期我的自身所感,对各地医生赴鄂前的心理做出一个描绘。第一句的‘素甲’,即白色的盔甲,指代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平日我光是戴着口罩都觉得很闷,何况医生工作所穿的防护服。阳吹,也就是春风已经开始吹拂了,但春风中却四野寂然,不闻人声。我有一日起床时,发现门外远处低山上的花朵已开,故有了晋人烂柯之感,只觉长久的封闭已经剥夺了我对外界的感知。”
“主歌第二段的歌词是出征时医生的心理与动作,常年来的医德医责教育深入他们的心中,使得他们未在危难面前退缩,而是签下了生死状,选择舍己为人以求仁,毅然前往武汉拯救病人。后面接了对此时武汉的想象,春寒之中瘟疫肆虐,许多病人都等待着医者的拯救,根据视频网站上传回的武汉街道视频,此时的武汉人气冷森,鲜有行人,白日也如同半夜三更。但就在此危难之时,却有医生从各地集结在武汉,伴随着救护车警笛的鸣奏抢救病人,救下了许多遭逢危难的病人。是啊,此时的武汉的确危险重重,即便穿戴厚重的防护服也有可能被感染,可这些医生确坚守自身的责任,在武汉抗击病情,直到风清月朗、疫病结束。”
其实,从小接触钢琴的徐悦洋一直摸索着自己创作音乐的方法。从入学到今天,他已经用FL Studio软件制作了风格各异的多首歌曲。“不过那些都是自己平时做着玩玩。”谈到自己的创作历程,徐悦洋谦虚地这样说。其实,除了感动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事迹之外,这次创作另有缘由。
徐悦洋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缘分颇深。2019年春,经大夏书院辅导员施能婧老师推荐,徐悦洋和两位华师大学长加入“浦济合唱团”,指导风湿病友排练合唱曲目,并担任钢琴伴奏。另外,就在上个学期,徐悦洋《新闻采访》课程的作业也是在仁济医院完成的。”施能婧老师说,“当我通过朋友圈得知仁济医院南院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时,就想问徐悦洋要不要写一首歌,毕竟熟识的人去武汉,会有更深的感动吧。结果我们真的想到一块去了。”
“这其实是我第一次这样认真的打磨自己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想要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个作品传递给其他人。”从2月20日到3月2日,歌曲前前后后改了将近十五个版本。在这期间,徐悦洋经常向音乐专业出身的施能婧老师请教,也找到了音乐学院的朋友们征求意见。“大家的意见都十分认真和严格,这次我真的感受到创作歌曲这件事多么不容易。”
在新冠肆虐的当下,全国人民都紧紧牵挂着抗疫一线。为了让歌曲更好地呈现,徐悦洋邀请同班同学、也是2019年度华东师范大学十大歌手王若舟担任首唱。中文系吕志峰老师和大夏书院辅导员施能婧老师亦对歌词和编曲提供了专业指导。“希望这首歌能够传递抗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带给我的感动。”徐悦洋如此期望道。
3月9日晚,《寂春逆程》在徐悦洋的网易云音乐账号上推出。在转发歌曲的时候,他附上了这样一句话:“希望医护人员早日归来,武汉加油!”
特别鸣谢 | 汪寄声
中国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中学音乐教育名师
文 | 曹博文
指导 | 施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