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院协同 全时空育人 | 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集体研讨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1-01-28浏览次数:308

122日,大夏书院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学业指导委员会在学生发展空间313会议室举行工作研讨会。教务处副处长丁旵明受邀参加,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党委副书记徐燕婷、副系主任汤拥华,历史学系党委副书记王应宪、副系主任黄爱梅,哲学系副系主任郁锋,法学院副院长岑峨,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党委副书记黄燕、副院长黄晨熹,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江宇靖,传播学院副院长肖洋,政治学系教务助理龚余晶等共同参会。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及书院辅导员参加研讨。会议由大夏书院挂职副院长董镕主持。

韩春红提到,学校“卓越育人”和“全育人”要求为专业院系与书院合力育人提供明确导向。书院将不断优化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做好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积极助力学校全育人格局的构建。

 

栗蕊蕊从日常思政教育、突出“三全育人”、注重学生成长、重视家校协同四方面介绍书院学生工作情况。董镕以“基于‘三显三化四有’的大夏书院第二课堂方案探索”为题,突出“活动课程化、课程育人化、育人无痕化”的思考,尤其是指向“学生成长度”“社会满意度”“双院协同度”的育人导向。

大夏书院学业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对于“卓越育人”“全时空育人”的理念具有高度共识。在实际操作中,围绕一些共性的、具体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化“融合”“贯通”

要打破当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对独立的状态,突出“融通”“衔接”的思路,可以机制先行。肖洋黄爱梅汤拥华认为可将第二课堂的活动纳入第一课堂的培养方案中,并设置相应的学分,由学生自主选择。吕志峰认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书院的第二课堂设计应考虑到这一因素,同时,在活动设计方面要坚持“产出导向”,聚焦学生相关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另外,书院应更加积极践行卓越育人理念,与专业院系一起深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丁旵明指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形成优势互补;书院的第二课堂拥有跨学科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郁锋认为,第一课堂以知识传授为主,第二课堂负责相关能力的培养,两个课堂之间的融通可以通过定期交流沟通、协同设计的方式实现。


尊重并凸显学生分层、分类的成长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有自身发展期待的个体。熊琼指出,专业院系和书院可以探索促进两个课堂高效协同育人,为全过程卓越育人发挥重要作用。黄燕讲道,在第一、第二课堂联动的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跨学科优势,也应重视学生的专业认同,加强同一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联系,并深化班级融合;在设计第二课堂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发展需求。徐燕婷认为,不同专业具有各自的培养特点,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自的专业,不断强化专业认同,第二课堂方案也可充分体现学科特色。

 

坚持科学化、精准化的育人思维和呈现方式

学生的成长,既有隐性的、内在的呈现,也有显性的、外在的呈现。江宇靖岑峨认为,书院和院系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形成合力。关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黄晨熹指出,在第二课堂体验度调研中体现学生各自参与活动的频次,从而有效了解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养成情况;王应宪认为应完善“一生一档”制度,详细记录学生的个人信息及在校期间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从而在学生毕业时形成完整的个人成长档案。


2021年,围绕卓越育人全时空育人,学业指导委员会、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还将继续开展多频次、不同范围的研讨,共同助力人才培养。

 

文|王儒佳

图|侯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