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微调研 | 第七期:披衣起坐薄寒中,辛劳熬夜所为何?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0-01-21浏览次数:64

在熬夜日渐成为大学中普遍现象的今天,又恰好刚经历过期末周的磨练,想必许多同学尚未忘记熬夜复习的痛苦与酸爽,那深夜亮着的灯,冒着热气的咖啡,厚厚一摞的书籍和复习资料……那么,大夏书院同学们究竟有怎样的作息方式,又对熬夜有怎样的态度和认识?

第七期 “大夏微调研”调研报告将为你我揭晓答案。

本次调研对象为大夏书院全体同学,以网络问卷调研为主,共回收得到219份有效问卷,其中2018级与2019级参与人数居多。

 

结论一

大学生平时睡眠情况客观上时长充足,但开始睡眠的时间稍晚

是否熬夜,就其主观方面而言,其实很多时候取决于自己的认知与生活习惯。不过调查显示,七成同学还是认为自己正处于经常熬夜的状态。那么,实际数据又显示怎样的结果呢?

总体而言,有超过70% 的同学平均睡眠时长能达到6-8小时,这相对接近科学上大学生年龄段所对应的人体最佳睡眠总时间。然而却有近60%的同学平时开始睡眠的时间晚于0:00,根据部分科学观点,这对身体其实存在危害,属于晚睡范畴。23:00前开始睡眠的样本不超过10%,而22:00之前开始睡眠的样本数量甚至为0。该现象表明了同学中普遍存在轻微的晚睡现象。

 

1受调查者平时的睡眠时长

 

 

2:受调查者平时开始睡眠的时间


 

结论二

同学们总体上对于熬夜行为对健康的影响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且大多数持否定态度

尽管客观上,受调查者平时的睡眠情况并不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但却有将近95%表示在进入大学后存在熬夜情况,其中近70%的同学认为自己有高频次的熬夜行为。另外,有将近90%的同学表示熬夜对生理、心理以及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3受调查者进入大学之后的熬夜情况

 

 

4:熬夜对于熬夜者产生过的影响

  

大学生对于熬夜有着矛盾心态:一方面无奈,另一方面担忧。同时,有过半同学认为,熬夜有害青年健康,应该放弃,尽管“从未熬夜”的样本只占总数的5%左右。且位居前二的两种态度都对熬夜有害暗含肯定,只是对于有害却还去实践的行为可以理解或接受。

5:受调查者对于大学生熬夜的态度

 

 

6:经常熬夜的受调查者对于熬夜行为的担心程度

 

 

结论三

大部分受调研同学认为自身熬夜行为是源于现实压力,仍有相当改善空间

大部分受调查者重视身体健康,认为不宜通过长期熬夜过度消耗透支健康。然而,通过行动有所改变的仅占30.29%;另有62.02%的同学认为大部分为被动熬夜

7:熬夜者对于改善熬夜现状的看法

 

对于熬夜的直接诱因,占据首位的是赶课业的截止期限。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不少同学习惯在截止时间前开始赶作业。时间紧,任务重,熬夜就成了 “现实不可抗力”。由此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学习强度和学习压力,更是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任务合理分解、课程作业开始时间合理前置,是今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方向。

另外值得重视的是,在熬夜原因之中,位居第二、同时占比超过60%的“刷手机、追剧、打游戏等娱乐活动”。而位居第三、同时占比将近60%的是“无意识”熬夜。在信息时代下,网络和社交媒体已然成为青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之相对应的,线上娱乐也成了同学们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缓解疲劳的重要选择。但导致熬夜现象的产生,客观上又增加了肌体疲劳,需要我们在时长方面有所控制。同时,“无意识”熬夜现象的普遍,也从侧面反映出受调查者在客观上对于睡眠的重视是有一定不足的。

 

8:熬夜者熬夜行为的产生原因

 

 

结论四

期末周的特殊性较大程度地刺激了大家熬夜,但总体上处于适度的范围内

期末周使同学们的睡眠时间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同学们大部分都觉得身边熬夜备考的同学较多。被问及对于期末周熬夜的看法时,位居前二的两个选项都偏向于对于期末熬夜的理解和接受。由此可见,期末周对于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刺激了大学生去牺牲部分睡眠时间进行复习,平常就有熬夜习惯的同学熬夜程度也随之加重。

虽然期末的高压氛围对样本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很多样本其实只是比平时稍晚睡一些,并没有很高强度的、无度的熬夜。然而由于期末周的特殊性,样本精神高度紧张,许多样本高估了普遍的熬夜强度,甚至在生活中会出现“闻之色变”的情况。也有一些样本填空反映期末熬夜备考可能与平时学习安排的疏忽有关。

9受调查者期末的睡眠时长

 

10:受调查者对于期末周熬夜的态度

 


 

调研小结

毋庸置疑,熬夜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大学生基于学业压力的被动熬夜,加上打游戏刷手机的主动熬夜,使得该现象更加普遍。

无数案例也表明,熬夜确实会对身体造成极大伤害,不仅影响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而且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内脏负担加重,甚至会增加患癌风险。而这种伤害往往是累积的,不会很快表现出来,但当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

习近平总书记曾以自己年轻时的经验劝告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他说:“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还是要从容不迫。” 我们应重申审视熬夜的原因和目的,合理安排自己作息时间,以平衡学习、休闲与健康的关系。对于学习任务,注重平时积累而不是一股脑拖到期末“预习”,既能在面临艰巨复习任务时更胸有成竹,也可以使时间相对更加宽裕,做到游刃有余。

 

戒掉熬夜小贴士

(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利用好课堂与日常空余时间,拒绝拖延。

(2)  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晚上是休息时间,在固定的睡眠时间提醒自己需要睡觉。

(3)  尝试转移注意力,睡前强制自己关掉手机、电脑等,闭上眼睛,放空脑袋。

(4)  建议用洗漱、做面膜、泡脚、洗热水澡等方式提高睡眠质量。

(5)  定期运动,运动有助于睡眠,最好在睡前6小时左右运动。

  

 

图片|许馨月 金佳英 岳洱

文字|杨亦宁 吴宇昕 胡晨

                                            来源|大夏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