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彦智,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援藏干部曾丙建,文学院副院长、我校援藏干部黄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权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卢少鹏,“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副主任葛晓莉,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景艳,团学办负责人李丽老师一行来访交流。我校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副系主任潘斌及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院长沐涛、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副院长万姗姗、辅导员蔡慧贤和冯添华参与交流会。会议由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
大夏书院院长沐涛对西藏民族大学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两校合作育人模式指出,选派优秀本科学生到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交流,既展现了民族大学人才培养理念,又有效加深巩固了两校的情谊;在20名同学在师大学习期间,大夏书院密切配合第一课堂,服务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个性化、体系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助力同学全面发展。
哲学系、大夏书院分别就20名交流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进行介绍。王柏俊谈到,哲学系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尤其是冯契先生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是哲学系重要的学脉,希望交流生同学能以此为指引,融入哲学系、学好哲学学科。潘斌介绍道,西藏民族大学的交流生在校学习期间,态度端正,刻苦认真,展现了良好的学风;目前文史哲专业的大类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同时系里积极搭建平台,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学术科研开展。
栗蕊蕊重点介绍了大夏书院的第二课堂培养方案,提到交流生在大夏书院享受到同样优质的、精彩的、可选择的第二课堂资源。万姗姗借由之前自己带领“岗拉梅朵”去西藏支教的经历,表达了“一次西藏行,一生西藏情”的感情,同时介绍了学生学业发展支持、特色活动品牌等。
蔡慧贤和冯添华则分别对来此交流的17、18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进行了介绍。
王彦智对华东师范大学在联合培养交流生中的积极作为表示诚挚感谢,表示民族大学与华师大有着深厚的情谊,一方面,师大派出了多名骨干教师赴西藏民大挂职,对当地的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两校本科生实行“2+2”联合培养,让学生享受到了更加优质、开放的教育资源。他表示,特别感谢华东师大哲学系、大夏书院对于20名交流生的培养工作做出的努力,这是华东师大履行“育人”“发展”使命的重要展现,对于边疆地区教育具有重要的、正面的影响。同时,也热切期盼两校在协同育人方面有新的作为。
与会老师还围绕两校的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党团建设、日常事务管理等进行深入交流。
王柏俊总结道,师大与西藏民大相隔很远,但同样心系学生,在持续合作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模式,希望各自发挥优势、拓展合作领域,共同助力新时代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图文 | 冯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