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大夏 | 徘徊在学术思考与文学书写之间

发布日期: 2019-12-06   作者:  浏览次数: 54

122日,翰墨大夏写作工作坊第五场在大夏书院多功能厅举行。中文系主任、《文艺理论研究》主编、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朱国华教授为同学进行了徘徊在学术思考与文学书写之间主题讲座分享。本次活动由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主持。


文学写作:徘徊于不可教与可教之间

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书中指出,柏拉图认为是人凭借灵感写出伟大诗篇,但是对灵感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解释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作他去创作。这里以伊安——以诵诗为职业的说书人为例,伊安始终无法说明诵诗和做诗是否需要专门技能,由此柏拉图认为文艺创作仅凭灵感就可以创作,无需其他技能。另一种解释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依据柏拉图的观点来看,人的灵魂在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虽然灵魂依附肉体上,会失去它原来的真传本色,但在灵魂脱离肉体之后,会飞升到天上神的世界,飞得越高,灵魂越能扫去一切尘障,如实反映真是本体,这使得灵魂再度依附肉体时,就可以隐约看到前生记忆,这其实也是灵感的症候。

 

写作能不能教授?朱国华老师引用福楼拜和他的学生——莫泊桑三次观察雕塑为例,指明写作本身是具有实践性的。透过福楼拜的指导,我们可以看出写作指导只能从具体的东西到具体的东西,而不能教某种抽象的写作技能。在观察中,观察者也要力求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之离奇并将之记录、雕琢。而一般的课程,只是帮助我们掌握原理、公式等,这类似于婚礼司仪的台词,但是所具有创作性的文学创作是教授不出来的。

 

朱国华老师以高玉宝为例,高玉宝虽然创造了一个文盲成为著名作家的奇迹,但是结合创作经历,除了个人自传之外,高玉宝并没有其他知名作品。可见受教育对于文学写作还是很有必要的。又如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些绘画作品,朱国华老师指出这些作品虽然想象奇特,构思精巧,但是风格趋向同一,没有历史。这是因为画者本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这就类比于同学们写作时的状况,只有用充足的文学知识填充底蕴,才会让文章有思想、有内涵,不至于长时间品读后感觉枯燥乏味。此外,教育为作者提供了一种“经验”,有利于写作者在众多写作道路中选择一条合适的,在吸收他人优点的同时推陈出新。由此,对于文学创作,适当的教育是需要的。


朱国华老师说道,写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文学知识,而且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拓展认识深度,并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的认识。以鲁迅为例,朱国华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博览群书,不仅只局限于一个领域,要广泛涉猎,用其他领域的知识为所写文章镀上一层更为饱满的光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称精神病者的画作为“没有历史”的作品。那是因为虽然他们的作品有超越常人的想象力,瑰丽奇特,但因为和当下的艺术没能进行很好的互动,他们的创作只能局限于自己的风格,停滞不前。

 

学术写作:另外一种写作套路

文学写作与学术写作的不同。朱国华老师指出,文学写作一般是指具体的、感性的普遍性,而学术写作是另外一种套路,也可以从个相到共相,也可以从共相到共相。我们平日中所说的“文学性”,可以指“文采”,也可以指类似于文学的鲜明形象——是一种具体的普遍性。

学术写作不一定具有文学性。朱国华老师认为,学术写作主要在于把道理说清楚——“正如冰箱,外表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能制冷”,没有必要用过多的修辞手法。

 

当然也存在着特例,比如本雅明和一些法国后结构主义者的学术写作是充满文采的——学术写作也可具有文学性,合理的文采能为文章锦上添花。同时,由于学术写作是一种线性语言,文学写作语言属于非线性,在学术写作中使用文学语言,还可以体现一定的创新性。朱国华老师建议,考虑到本科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同学们在学术写作中尽量不要使用文学语言。正如徐默凡老师说的,当学术写作与文学写作没能区分开时,便容易造成啰嗦冗长。

 

交流:思想的碰撞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提出写作方面的一些疑惑。针对所提问的问题,朱国华老师建议,本科同学平时一定要注重积累;读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读书的技巧和读书环境的创造,而是去读就好。当遇到不熟悉的概念或者背景,再去查询材料;文科学习需要耐心,成长总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之中。


朱国华老师还指出,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同学总是会感受到西方的人文思想似乎总是占领着主导地位——“这是文化民族主义的声音啊,我也是忠实的文化民族主义者。”朱国华老师笑道,也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如果仅仅是因为民族调和而放弃他族文化中的精华,是非常狭隘的。“好的东西,为什么要管他是西方还是东方的呢?作为学术的研究者,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观点对不对。对的观点,我们应当接受。不对的糟粕,我们就提出新理论推翻——这不是对西方“马首是瞻”,而是将坚持真理放在首位——这是所有学术研究者该做到的。

 

最后,朱国华老师鼓励同学们:不要着急,人文社会科学需要更大的耐心。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也要树立健康的民族主义心态。


至此,首届“翰墨大夏“写作工作坊落下了帷幕。

文史哲写作指导会上我们了解到:

好的写作不仅需要阅读“输入”,更要思想“输出”。

在“法学与社会学对话”讲座上我们明白

写作者当进行批判也应负起社会责任。

在“图书馆服务及电子资源的利用”讲座中我们知晓

海量文献的获得方式。

在“走近《解放日报》社”的实地考察中我们感受到

新媒体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在“徘徊在学术思考与文学书写之间”讲座中我们明了

文学写作与学术写作虽天差地别却也极具共性。

活动虽然告一段落

但同学们的写作之旅依然

文字的优美与文学的瑰丽

永远不会褪色



文 | 陶阳春 李子涵

图 | 张思妍 张斐悦

编辑 | 黄希伦

来源 | 大夏书院学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