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生团队因为做了这件事被新华社报道!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2-01-03浏览次数:64

2021年年底,华东师大大夏书院大三学生马依拉算了下一年的带货成绩,她和团队今年为家乡的农户义务推介了近300吨西梅,售至全国各地。

距离上海约6600公里的西北边陲,有个多元文化印记的小城,被誉为瓜果之乡的新疆伽师县。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伽师县盛产甘甜美味的水果,西梅是那里种植规模最大的水果之一,也是马依拉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维吾尔族女孩马依拉从小生长在帕米尔高原,西梅是全家的经济来源,帮着家里收获果子,也是她和妹妹们每年的保留节目。

 

马依拉和家人采摘西梅

 

2019年,马依拉被华东师大大夏书院法学专业录取。当时她偶然间发现,自己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西梅在同学眼里是很稀罕的,甚至好多同学没见过。光是收西梅还不够,最好能推介出去。马依拉有了这个念头。

她的室友求倩一说,“要是伽师县人人种上西梅,肯定能致富。”于是,两人决定把西梅作为助力家乡脱贫的创业项目。

 

新疆伽师县种植的西梅

 

这一对室友、同窗变成了创业伙伴。“民族品牌”“承包定价制度”“统一收购”“信任资金”“规模访谈”等点子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为了这个项目,她们跑遍了上海的批发市场,改了十版商业计划书,参与纪录片拍摄,立项成功并参加创业大赛……

马依拉在家乡调研西梅产业


终于,她们开始收获。2019年,她们联络了江浙一带的公司并且达成合作,连续两年在当地收购西梅70吨,涉及金额达到182万元。2020年,还是大一的两个人就以此项目拿到了学校创业大赛的奖项。

马依拉和求倩一在华东师大校园进行项目路演


从此开始,她们的团队逐渐扩大,从两个人到五个人;创业计划日益完善,采用传统收购制、承包制、定价制结合的新方式,在当地成立了伽师县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购西梅的批发商、零售商、电商越来越多。

70吨、100吨、200……截至2021年底,团队已经为伽师县的西梅带货500吨,惠及全县种植西梅的10多个乡镇农户,此外还与多家公司达成了2022年收购的合作意向。

马依拉进行介绍项目


项目的名字——“新美梅”也愈发响亮。团队在学校、书院、院系的支持下获得了2021年第六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上海市决赛互联网+文化创意类一等奖、最佳表现奖、优秀展示奖的大满贯,并被评定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求倩一进行介绍项目

 

近日,两人所在的华东师大大夏书院成立了石榴籽社。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夏建国说,希望这个学生社团能像它的名字一样,为大夏书院2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营造交流思想、共同发展的机会,孕育出更多像新美梅这样的项目。

 

转载自:

新华社|华东师大的这个创业团队,为啥专为新疆西梅带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