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院召开辅导员“五育”工作室中期答辩 暨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专题研讨会

发布者:曹安琦发布时间:2020-11-02浏览次数:85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实践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育人方法和途径,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进一步提升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大夏书院于近日举行辅导员“五育”工作室中期答辩暨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专题研讨会。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研)工部研究员洪汉英、校学工党委副书记杨艳红、光华书院党委副书记涂皘莅临指导,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主持会议。


本次申请中期考核的共有8个工作室。“源动力”学生党建工作室主要针对“0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从源头上调研学生所思所想,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青年微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描绘青年画像。同时,工作室根据调研结果,开展相关活动,整理教育案例,进一步服务大学生思政工作。

“党课小站”工作室以党史研究为载体,以“一词、一篇、一课”为步骤,以组织生活为契机,安排学生党员进行党史知识学习和集体备课,并邀请校内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目前活动进展顺利,下阶段将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党课教案,计划为新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和入党申请人讲党课。

“红芽”价值养成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学生价值启蒙,价值引导,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通过“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思想”与“行动”结合的方式,通过开展:主题讲座、代际“对话”、读书会、主题征文、红色走访、党员微课、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形成价值养成教育。

“零距离”导师工作室聚焦卓越学风班风建设,搭建“专业院系+书院”、“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平台,2019-2020学年以“导师个别化预约”、“师生午餐会”为主要活动形式,为学生开展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思想引领等类型的一对一人或一对一小组的交流活动,并继续深入建设、完善“青年学者班主任”制度,扩展育人模式,延展育人深度。

“一二一”体育工作室整合社区卫生中心医师、校内外的专业教师、书院导师等师资队伍和学校学生协会、书院学生社团、书院各班体育委员等学生队伍的力量,充分发挥师生合作,坚持“体育育人、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着力于为书院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积极打造大夏健康社区、发展体育类社团、举办精品体育赛事活动,下一阶段将继续引导师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用实际行动,增强师生身心健康,加快推进“健康书院”建设、践行师大“健康+”计划。

幸福“心”体验工作室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通过知、情、行三个角度引导书院学生围绕幸福展开探索、记录、分享, 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目前,工作室在培育学生个体感知幸福、追求幸福能力的基础上,汇编学生关于幸福追求、积极体验的故事,创设书院“幸福日记”,整理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学生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点滴。后续,工作室希望通过以少带多、以直接参与带动间接参与的效果,扩大活动辐射影响,促成全书院体察幸福、积极向上的氛围。

“添彩”美育工作室打造“剧++秀”三位一体美育结构(1. 剧:师大校史,《大师》系列、2. 曲:致敬经典,天籁“晓夏”、3. 秀:多元文化,照鉴未来、4. X :美育课堂,无限精彩),凝聚多方美育资源和力量,探索协同美育的平台。通过工作室建设,凝聚美育共识,雅俗共赏,传承发扬,聆听美之律动,聆听学子之声,让美育教育真的做到与学生零距离、同呼吸、共发展。

“时代匠心”劳动育人工作室带领学生挖掘中国新时代各行各业中以工匠之精神对待工作的模范人物,学习普通劳动者在平凡工作中的匠心,同时注重劳动精神代代相承。通过“主题月”机制、“匠心训练营”机制、“匠心导师”机制,引领大夏学子:走近一位劳动英模、习得一项劳动技能、了解一种劳动传承、实践践行劳动精神。以时代匠心之劳动精神,促当代大学生以劳为荣、向劳而行。


3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聚焦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杨艳红指出,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要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可以分为三步走。首先,在培育阶段要做品牌,聚合多方资源共同来打造工作室。其次,要提炼工作方法、树典型,要思考制度设计、发展目标、考核标准是什么?要及时总结与反思。最后,要善于把工作经验转换成学术论文,一方面固化工作室的品牌,另一方面加强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杨艳红高度肯定了书院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机会能参与到书院交流。

涂皘谈到,当下每个工作室的内容与中心工作是高度融合的,下阶段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工作室打造成为该领域的一面旗帜,定位和立意要高,要对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相关工作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和积极推进作用。在  建设工作室的过程中,要把工作内容与自己的兴趣有效结合,进而转化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把有意义的工作做得有意思。

洪汉英一一点评了8个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情况,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实践经历和身边的鲜活案例,从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入手,与在场的辅导员老师进行亲切互动。洪汉英谈到,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要坚持做到:第一,坚持一个标准,不搞特殊化,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第二,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育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第三,情感要沟通,行为要示范,不仅要用爱温暖学生,给学生最需要的帮助,而且要坚持原则,依法管理;第四,坚持问题导向,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明确解决的路径;最后,要在工作中把握主动权,在守好底线的基础上主动作为。

韩春红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要把立德树人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到校园的社团活动、管理评价、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书院通过第一批辅导员工作室的创建,一方面提炼书院的特色工作、攻关书院目前碰到的难点痛点,另一方面也是对这支年轻的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与历练,是一次创新创业尝试。今后,书院将继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培育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完善德育体系,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院院协同,在工作中提高站位,紧紧跟随学校卓越人才培养步伐,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变为行动。


 

文|施能婧

图|侯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