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同仁自强不息
乾健以为神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进步永无穷
——大夏大学校歌歌词节选
大夏大学校门(中山北路)
从1924到1951,大夏大学犹如一颗璀璨星辰,在烽火硝烟中熠熠生辉。她坚韧不屈,始终秉持光大华夏之宏愿,砥砺前行,孕育出了一批批卓越英才,他们或是周扬、冯白驹等矢志救国的爱国志士,或是陈子元、胡和生等以科学照亮未来的院士,抑或是王元化、陈旭麓等学贯中西、才情横溢的学者。大夏大学的教授们更是以笔墨为剑,郭大力首译《资本论》启迪民智,吴亮平译介《反杜林论》播撒真理火种,他们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书写了对国家与人民的忠诚赞歌。百年大夏,虽经历战乱洗礼,但始终倡导“教员苦教、员工苦干、学生苦学”的“三苦”精神,书写了一副短暂而辉煌的教育救国历史长卷。
第一排从左至右:吴亮平、陈子元、周扬、王元化
第二排从左至右:郭大力、陈旭麓、胡和生、冯白驹
值此大夏大学建校百年之际,我们携手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光大华夏·百年纪念”基金捐赠活动,旨在延续大夏人为光大华夏而奋发向前的炽热情怀,传承“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此刻,我们热切期盼每一位师大儿女、爱心人士,以拳拳赤子之心,倾注点滴之力,共同延续这份百年薪火,以实际行动赓续大夏文脉,书写新时代华章,为学校的下一个百年辉煌添砖加瓦,共铸明日荣光!
大夏大学“自强不息”校训
捐赠用途
项目募集款将用于资助纪念华东师大系列大夏百年文化传承品牌项目的建设。为更好向世界讲述华东师大的辉煌历史,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华东师范大学拟邀请中外学生作为大夏历史的讲述者,大夏文明的传承者,以“校史讲解官”的身份,讲述大夏大学时期的办学历史、著名校友故事、校园内大夏大学时期的建筑景观相关故事等,将“静的风景”转化为“活的课程”。
群贤堂
思群堂
丽娃河
夏雨岛
课程拟录制系列短视频并在线上发布,同时组织校史讲解官在大夏百年纪念日、毕业季、开学季、校庆日等重要节点开展线下宣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覆盖面,向世界展示和宣传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学深厚文脉和社会贡献。
1937年6月,大夏大学第十三届教育学院毕业同学会合影
2023年6月,华东师大2023届毕业典礼
捐赠方式
“光大华夏·百年纪念”基金捐赠以自愿为原则,在校师生、校友、社会爱心人士个人或集体均可捐赠,捐赠金额建议为100的倍数,也可自定金额,例如:100元起捐,可捐100元、200元、1000元……不设上限。募得基金款项将纳入基金会管理。
捐赠渠道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在线捐赠。
捐赠鸣谢
参与本项目捐赠的校友将获得:
精美文创纪念品(请留下联系地址和电话)。
基金会将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捐赠人名单。
通过网上平台捐赠的校友将会获得电子捐赠证书。
如需申报抵税,基金会可开具纸质捐赠收据,捐赠时请选择邮寄收据。
您的每一笔捐赠,都是对大夏精神的深情致敬,是对先辈们创业艰辛的铭记与缅怀,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许与寄望。
每一笔捐赠,都将成为您与学校永恒的情感纽带,成为您为光大华夏、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荣耀印记!
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
来源: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大夏书院
部分图片来源:宣传部、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