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洪流时代
信息传播澎湃涌动
新闻传播方式不断重塑
人际沟通形式不断升级
如何让话语更加温暖有力量
“言值”升级?
《数字时代,应该说什么?怎么说?》
在演讲表达课中寻找答案
在数据织就的时代里
以言辞为舟,以交流为帆,破浪前行
本期课程邀请到澎湃新闻出镜记者主持人、华东师大校友王瑞老师,为同学们讲授生活在数字时代,应该说什么?怎么说?王瑞老师将谈话比作一门精雕细琢的手艺,能够巧妙编织话语之网,捕获人心。她强调眼神交流是门无声的语言艺术,当超越简单的目光交汇,就能成为情感与意图的温柔使者,让每一次对话都洋溢着诚挚与温度。
在探讨“怎么说”的关键技能时,王老师强调到“掷地有声”的说话方式。信息时代如何让个人的声音穿透喧嚣,不仅是技巧的挑战,更是智慧的考量。她提醒大家,同学们的话语应当能够代表年轻一代的心理,并且在对话过程中要善于连接他人的言语;此外,还应当从大众的视角出发思考问题,增加话题的深度;同时,拓宽思维的广度,从芸芸众生的视角审视议题,赋予讨论以深远的意义与厚度。
为了增强言辞的力量,王老师特别提出了实践发声的必要性。她回忆了自己在校园樱桃河畔日复一日进行的口部操和舌部操练习,并指导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发音练习来锻炼口部肌肉,从而提高发音的清晰度和口语的流畅度。在课堂上,学生们紧随老师的引导,进行了面部肌肉锻炼。完成基础锻炼后,课程内容转向了呼吸控制的训练,夏雨岛上发出了“呃——”的气泡音,那些曾在樱桃河畔练就的“嘿”“哈”声音在丽娃河边得到了回响。王老师传授了一些发音的小技巧,如注意声调和收音的方法,如何扩大口腔,以及练习绕口令等,以此作为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练习。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形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外,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也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这些形式不仅使新闻内容更加直观易懂,还增加了互动性和趣味性,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的关注。
王瑞老师还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中分享了自己了解的近期新闻事件,大家积极发表了自己对这些新闻事件的看法。这些事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即在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同学们将要关注社会热点和趋势,积极思考和探索如何在数字时代下与他人进行交流。
教育学部2023级本科生 杨玉静
王老师的课程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装备了我以实用的口才技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让自己的声音更加响亮、清晰,坚定地发出属于我自己的独特声音。
哲学系2022级本科生 谢佳琰
特别开心能和王瑞老师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时光,无论是演讲发声、还是面试经验,老师都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技巧。期间老师还回答了很多我们关于表达的困惑,比如对于“如何能更顺畅地表达”,老师建议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公司的品牌发布会的视频学习如何在做到言之有理的同时也做到言之有物。这些都让我们受益良多。希望书院能够更多地开展这类综合素养类的课程。
外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 宋佳怡
第一次上演讲类课程,十分新奇的体验!老师很热情亲切,天气很好,便带大家走出教室、来到夏雨岛上课。练声开嗓过程本来会有点尴尬,但在老师鼓励和带领下大家都勇敢地喊出了自己的声音。老师结合自己演讲的经验,举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各项训练的作用。尤其喜欢学到的“气泡音”小技巧,对放松声带很有帮助! 希望之后书院可以继续开设这类课程,与学习看似没有直接关联但能学到不少使用技巧。
文| 杨玉静、孙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