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动态|“IM两岸青年影展&华东师范大学青春放映”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4-12-06   作者:  浏览次数: 10

为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加深对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自信,11月21日下午,由东南卫视、海峡卫视、平潭综合实验区宣传与影视发展部主办,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处)、港澳台办公室联办,大夏书院、远读批评中心、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承办的“IM两岸青年影展&华东师范大学青春放映”活动在普陀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教授、知名影评人毛尖、青年导演毕梓霖、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出席,活动由中国语言文学系博士研究生、课程运维官张杨思颉主持,百余名学生到场参与。



此次青春展映共放映三部电影短片,分别是由朱云逸导演的《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由陈彦锴导演的《离岸潮》和由毕梓霖导演的《长河》。影片《另一面镜子里的梦中之梦》以法国盲童为主角,尝试用视觉影像建构出视障群体的非视觉世界;影片《离岸潮》通过全景式呈现城市和老家的生活,讲述了一位“沪漂”的故事;影片《长河》聚焦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变迁,细腻描绘了时代背景下芸芸众生的生存样貌与不同去向。三部影片主题鲜明,拍摄手法独特,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引发观众对电影艺术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与感悟。

在映后交流环节,毛尖教授、毕梓霖导演与主持人张杨思颉展开对谈,并就电影创作相关内容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毕梓霖导演提到,影片《长河》的灵感源于自己对东北老家的深刻记忆以及对上世纪九十年代家庭故事的浓厚兴趣。在创作过程中,他深入调研了那个时代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力求让故事在大的时代框架下显得真实可信。同时,他也讲述了拍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挑战,如演员对于角色内涵的把握、拍摄场景的还原等。现场观众积极提问,问题涉及到从拍摄技巧到故事背后深刻的社会寓意等各个方面,导演一一作答,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毛尖教授在2024年IM两岸青年影展中担任复审评委,在分享的过程中指出,电影艺术在当今文化语境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青年影展这样的活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青年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有着积极意义;她鼓励同学们积极从优秀的青年电影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深入思考,敢于创作,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IM两岸青年影展是以扶持全球高校华人青年影视创作新力量为目标,集竞赛、论坛、训练营、展映等于一体的专业影像展。展映过程中,IM两岸青年影展组委会在现场进行了宣讲,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影展的目标使命、评委阵容、过往优秀作品和参赛规则等。

作为大夏书院第二课堂,“大夏影院”电影导赏系列课程之一,此次活动为在校青年学子带来了一场丰富的电影文化盛宴,提供了新的专业和文化视角;通过优秀电影鉴赏、师生合作共谈等方式,鼓励青年学子关心社会进步与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有效提升青年学子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力,促进其专业研究,为厚植家国情怀、培育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学生感想

2023级教育学部硕士生关明扬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电影制作的幕后,了解到电影背后的故事,能够和优秀的导演面对面也激发了我的创造心与想象力。虽然可能我可能与电影制作离得很远,但是这次活动使我看到了电影的另一面,让我受益匪浅。

2023级设计学院本科生沈思远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影展活动,《长河》等几部片子的形式都让我感到十分新奇,看到了另一种电影艺术。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电影艺术的魅力,更让我在故事的跌宕起伏中找到了共鸣。



文:杨炎烽

图:沈思远、顾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