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委座谈会:聊聊我们的导师活动

发布者:万姗姗发布时间:2018-11-07浏览次数:106

1031日,在黄玲玲楼三楼的师生研讨室,开展了大夏书院学委座谈会。本次座谈会邀请了大夏书院韩春红老师、万姗姗老师、焦艳老师和来自大夏书院1718级各班级的学习委员们,针对导师活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座谈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同学们畅所欲言,提出对目前导师活动的部分疑虑,同时就更好发挥专业导师作用的问题提出建议。

  

  

  

学委们首先是提出了导师活动的时间和联系导师困难的问题。同学和导师的时间难以达成一致,同时在联系导师方面亦存在多方困难,导致导师活动难以开展。同时频繁的活动安排,亦成为了同学们无形的负担。针对这个问题,学委们建议导师所有有空的时间全部列出来,有针对性地预约导师,同时建立“同学-学委-导师”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同学们与导师的沟通能正常而高效地进行。

其次关于目前的导师活动形式单一,同学和导师缺乏交流互动,同学们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有学委对症下药,提出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活动形式,不局限于教室的想法。同时同学们共同的问题和困难可以一起去找导师,一对一或者小班化的导师活动形式的提出亦具有启发意义。

再者导师活动规模过大,老师焦点缺少,无法切实地落实到同学身上的问题也在座谈会上被正式提出。对此,将有相同需求的同学集中在一起,分年级分重点进行以减小规模、提高效率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最后,活动主题难以确定,过大的主题无法具体到个人,同学们对于自身关系不大的主题不感兴趣的问题也在座谈会中被提出讨论。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导师可以分享人生经验而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在开展的所有导师活动类型中自由选择等等建议为导师活动的完善打开了新的思路。

  

老师们也针对同学们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回应。

  

焦老师说到,导师见面会是在初次了解导师的基础上,再进行小规模的交谈,频率问题只是起到建议的作用,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寻求导师的帮助。万老师提到,书院的导师来源不同,是为了帮大家解决专业学习以外的问题,在人生发展、文化交流,对不同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书院更多地想提供一些跨专业的可能性,为了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学们不要怕导师,要自己去学会利用导师资源。”韩老师总结到,关于导师活动,同学们有很多好的想法,不光提出问题,也有好的办法。书院作为第二课堂,为同学们提供陶熔品性的平台,导师活动作为书院的品牌,也会在不断摸索中,更加完善。

最后老师们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感谢,并且表示会将同学们的建议和导师们的需求相结合,使导师活动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


廖聪源 

图|施泽政

来源大夏书院学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