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六步走!导师带你进入大学数/理学习!

发布日期: 2022-11-14   作者:  浏览次数: 104

119日,大夏学术下午茶“初探数/理之美:中学-大学的学习方法转换”在大夏书院多功能厅顺利举办。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来自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专业的172022级同学与两位专业教授就大学数学、物理学习的困惑与期待展开密切的讨论与交流。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程涛,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徐敏与同学畅谈。大夏书院院长文贵良、副院长栗蕊蕊及书院教师参加。



 

STEP1   认知:如何理解“数学是理科之母”?

选择数学和物理,是兴趣使然,同学对于学科的基础性理解各抒己见。

程涛讲道,“如果你想精确理解一个东西,数学可能是最好的工具”一方面,数学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比如一个塑料袋一开始打不开,要用手润一润才能打开,数学就相当于吹一口气,把袋子打开,也就是把思维打开。另一方面,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精确地理解很多事物。比如大学物理的课程要求我们精确地理解在自然界里发生的各种现象,我们可以用物理的方式描述它,但是要真正理解这个过程,就需要通过数学的手段。程涛指出,学数学不是局限于掌握知识,它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利用数学思维、数学知识去理解其他事物。



 

徐敏讲道,“数学是一门语言,你要表达出来。”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差别就在于数学,高中时期学生缺少足够的数学工具去理解一些更加复杂的运动,而大学会引入微积分进行讨论。她也特别提到,高中训练就像形成了一个车辙,进入大学要打破用高中思维作题的惯习,同学们要有意识地走出车辙,改变思维。



 

STEP2   探索:大一如何开始做科研?

“如何在学习课程的过程种兼顾科研?”“做研究如何选题,要考虑哪些方面?”在活动前期的问卷征集中,部分同学表达了自己作为大一新生对科研的迷茫。对此,徐敏老师分享了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兼顾科研与课程的渠道,比如物理方面,大一有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大二有大创平台,同学们可以从老师提供的题目里选择感兴趣的方向,主动与老师沟通,进行方向选择。

面对部分同学对自身知识储备不足的忧虑,徐敏老师表示,不要担心自己知识有限,物理有不同的分类模块,做科研实际上是“用到什么学什么”的模式。大一做科研时,会有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出第一步,先想办法做出实验现象,再慢慢去追求原理,进一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同学们经过一年的训练,慢慢就会明白怎么做科研。就像一个链条,你有两种方式去构建它,一种是从头到尾一个一个串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些碎片里,把它们从中间连接。上课学习是前者,做科研就是后者。

程涛老师鼓励同学们一定要主动,利用好学院、老师的资源。但在科研方面,不同学科存在一些差异。数学的研究方向分得特别细,即使是同一个大方向,每一个小方向学的知识侧重点都会不同。如果有志于做科研,从现在开始就要扎扎实实把每一步做好。同时,他鼓励同学们不要对科研有畏惧心理,自己前面学的扎实,就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自然而然地往这条路上走;但如果前面学的不扎实,后面就会丧失信心。


 

STEP3   改变:大学如何合理分配时间?

大学期间的时间安排是许多同学都很苦恼的问题,对此,徐敏老师表示,“大学其实是跟社会的过渡,你必须学会自学。”大学和中学一个很大的差别是大学老师不会像中学老师一样把同学们每天都安排好,需要同学们自己安排。这就要求同学们上课效率一定要提高,并且大学的课程进度快,主要靠同学们自己花时间巩固。此外,徐敏老师希望同学们转变高考时抓得分点的思维模式,从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她更建议同学们参与一些科创项目、志愿者活动等,用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STEP4   提升:编程、书籍、习题对数学研究重要吗?

来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陈鸿飞同学提出了编程对于数学研究方向的疑问,程涛老师表示,纯基础数学基本上不太需要编程;计算数学、应用数学需要把具体问题抽象划分,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场景,设计建立模型,因为里面的变量太多,具体实施都需要编程进行检验。



关于课外书籍的推荐,程涛老师表示,在看课外书籍之前,首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清楚。在此基础上,推荐同学们去看与课程相关的其他书籍,比如俄罗斯菲赫金哥尔茨的《数学分析原理》、卓里奇的《数学分析》都是风靡全国的优秀教材。不同科目具体哪些书籍比较适合,同学们可以咨询自己的任课老师。

在习题练习方面,程涛老师建议同学们不要去做重复的、无谓的题目,对于数学来说更看重的是推理证明,要有选择性地去做,充分理解习题背后的意思,做到举一反三。总体而言,他希望同学们不要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要把视野打开。

 

STEP5   角度:如何平衡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一个理论应用很快,但深入理解很消耗精力,该如何平衡?”来自化学专业的项征同学提出了自己在理论学习中的困惑。徐敏老师表示,知识是一个网络,如果想要搞清楚一个东西,需要不断往下挖,就像一个根,把根系全部走遍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考虑自己的想法,大概需要理解到什么程度。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我们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广度就需要我们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在理解的过程中把控到够用的程度就可以。



 

STEP6   求助: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来自生物专业的丁怡萱同学提出自己的烦恼,她发现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仿佛有天赐的灵感,有时候却百思不得其解。对此,徐敏老师表示,对每个人来说“天赐的灵感”都是很少的,灵感是在过程中出现的,没有任何积累灵感也不会来。课业上的问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如果是前沿的、未知的东西,就努力去探索,这其实就是在做学术。遇到问难也可以主动找老师交流,因为你的瓶颈也许就在某个老师的研究范围之内。

程涛老师表示,老师们年龄更大、有更多的经验,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可以找老师答疑,加强和老师的交流。


针对同学们的困惑与想法,两位老师提出了总结性的建议。

程涛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学会思考,从身边很小的事情入手,去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哪怕想的不对也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思考,不断地思考。



徐敏老师表示,今天这样的聊天交流使老师也收获很多,她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听、也要问、要说。学和教是互动的,同学们要在课堂上也给老师们积极的反馈,找到最适合同学们的学习方式。



 

大夏书院院长文贵良讲道,大学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科融通的过程。近代以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补充、交叉、渗透,越来越显著。从书院层面而言,搭建平台、推动融合,实现不同学科的交流对话,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未来书院也会致力于更多的跨学科活动,让更多的师生进行深度交流、深度研讨。



活动尾声,同学获赠荐书。


 

各个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老师耐心细致的为大家答疑解惑,关于科研、关于日常学习,作为大一学生的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体会到了数学物理的强大力量,大家畅聊,轻松惬意,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啊。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2级,项征

 

作为数理学院的“编外人员”,生物专业的我很荣幸能借书院这个平台,也能得到与程涛老师和徐敏老师两位优秀前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在活动中,程老师对数学之于理科学习的意义探讨令我印象深刻,他对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生动详细的阐述,让我认识到或许数学并不是刻板印象里枯燥乏味的科学,它恰恰是最灵活最有趣的学科,它作为理科之母在我们的学习乃至生活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外,徐敏教授对大一同学都比较感兴趣的科研问题进行了解释,也为暂且迷茫懵懂的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大学生活以及时间安排的建议,令我受益匪浅!

——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刘乐彤

 

 

 

师生互动,收获颇丰

大夏学术下午茶

愿带领每个迷茫的你

开拓视野,逐梦前行

 


 

指导单位|教务处 党委学(研)工部

联合支持|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活动策划|李娟 顾怡

文字|李心悦

图片|古今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