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院“初心”读书会:让“四史”流进00后心间

发布日期: 2020-06-02   作者:  浏览次数: 712

读书是学习“四史”的重要方式。如何在书中读出“味道”、读出“信仰”,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坚持结合学生学科特点,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开办“初心”读书会,邀请院系党委书记一一携经典名章,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读一本书,让“四史”在娓娓讲述中“流动起来”。

 

源头活水:让原著原典“活起来”

 “四史教育,离不开经典原著、原文的通读、品读和研读,重温经典、重温系列讲话,是孕育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指明发展道路和方向的源头活水。面对“00大学生,建立他们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亲近感,是初心读书会的出发点。

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东将“四史”教育当成一堂学术课,从前言和背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文本自身三个角度进行导读,阐明《共产党宣言》为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政治学系党委书记赵正桥则从《共产党宣言》中品出了“理想”的力量,鼓舞学生早立大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外语学院党委书记闫露鼓励学生将知与行相结合,将理论转化为投身学习、勇于实践的内在力量。


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熊琼从导读《实践论》入手,以中共一大引入指出《实践论》的写作意在阐明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实践论》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观点,并一以贯之,这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

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导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部分内容,阐明新形势下做好统战工作的重大意义,并结合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和任务,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其人其事:让伟大楷模“亲和起来”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每一段历史背后都承载着“人”的故事,承载着共产党员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人生经历;每一段峥嵘岁月背后,都是前仆后继的共产党员用他们自己的人生书写自立、自强,爱党、爱国的党史国史,每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经历,都承载着一段鲜活的历史,他们用知行合一勉励后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文系党委书记吕志峰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跟随斯诺的笔触,不仅是重温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奋斗历程,更要思考在新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正如温儒敏先生指出,媒体的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直面真实的勇气担当、开放的视野和胸襟,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青年人身在新时代,更责无旁贷。

哲学系党委书记王柏俊导读《可爱的中国》——方志敏在狱中留下的遗著。在这部一万四千余字的遗著中,方志敏以亲身经历概括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史,愤怒控诉帝国主义欺辱中国人民的种种罪行,满怀爱国主义热情,坚信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意,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亦是无怨无悔的精神。学习方志敏精神,是学习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毫不动摇;是学习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是学习以大局为重,一身正气、清正廉洁。

法学院党委书记张惠虹导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情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中成长、奋斗的历程。作为年龄最小、插队地最苦、时间最长的知青,因家庭原因入党希望渺茫,依旧坚定向党,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这是以身许党的执着信念;与百姓共甘苦,将珍藏的针线包娘的心赠予村民,宁愿放弃难得的读书机会亦要为百姓多做点事,这是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夏天不顾条件恶劣下到沼气井排查除障,在梁家河提出并实践厕所革命,这是甘于奉献的务实底色。面对挑战敢于担当、面对困境宠辱不惊,求知若渴、好学上进,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无疑谱写了一段以奋斗为主题的青春旋律。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大夏书院以“初心”读书会为抓手,将“60”“70老党员与“00”后党员和青年学子在云端结集,用阅读的方式引领四史学习。不忘历史,回望初心,书院党委将四史教育学习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使四史教育中励志、奉献、牺牲、坚守等精神与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触动青年学生灵魂,让红色文化浸润青年的精神底色。


相关阅读:

东方教育时报:大夏书院“初心”读书会:让“四史”流进00后心间


 文字:赵景玮  图片:曹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