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大夏 | 青年学者班主任系列活动:初探哲学论文之炼制

发布日期: 2021-04-26   作者:  浏览次数: 67

202142113:00,大夏书院青年学者班主任系列活动在书院309教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书院导师、青年学者班主任、哲学系副教授苟东锋为哲学专业本科生和书院热爱哲学的其他专业学生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关于一篇哲学论文的炼制过程的主题讲座。

论文写作的出发点是什么?苟东锋老师指出,目前大多数学生写论文,其主要动力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比如老师的要求;而真正在内在自我的驱动之下,试图以论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观点的同学是很少的。被动式写作容易陷入写假论文的陷阱,呈现的仅是一篇没有灵魂的、干巴巴的文字,而不是寓自己学术体验于其中的论文。对于哲学这样一门最基础、最纯粹的文科而言,如何通过阅读哲学论著,形成阶段性的学术成果——一篇理论化文字真论文,对哲学的学习具有本质重要性。

如何炼制一篇真论文呢?苟东锋老师倾囊相助七步写作法

1. 选题

写论文犹如生养小孩,选题是孕育阶段,稍有不慎,就会难产。论文选题应该遵循两大原则:兴趣使然小题大做兴趣使然能化论文撰写之痛苦为甜蜜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可以反过来激发论文写作。小题大做可以避免大题大作时文章的空洞与无关痛痒,而小问题本身亦可关乎重大的问题;通过小问题的切入,以此见微知著、搭建小问题与大学问之间的桥梁。苟东锋老师指出,合适的小题选择须扎根自身文史哲的素养与积累、对哲学问题的敏感与直觉,以及抓住这些稍纵即逝之灵感的能力。这种能力之养成,来自于课堂思考,来自于阅读体验,来自于交锋辩论,更来自于独自沉思。

2. 阅读

有效阅读是论题能够生根发芽的沃土。每一本专著,皆如一位老师,在阅读过程中应当逼着作者去回答你的问题。苟东锋老师区分了概论专论这两种材料的阅读:阅读概论是打地基,是一种和选题看似无关,实则事关重大的阅读。阅读专论是了解自己的研究在同类研究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该学术进路是否能起到推进作用,而不仅仅停留在重复前人工作的层面上。苟东锋老师分享了三种寻找专论的方法:

1)找文献综述和集著类书籍;

2)找名家名著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

3)关键词查阅。

苟东锋老师强调,阅读是论文由量变走向质变的转折点。在大量阅读与文献搜集的基础上,需要撰写文献综述,通过时间线索等组织方式梳理相关问题。

3. 提纲

在阅读之后,若有幸发现学界前辈尚未把能走的学术之路走遍,让同学们依旧有路可走,那么此时撰写论文提纲的工作就需要被提上日程。苟东锋老师提出拟定提纲的三大原则:一是观点论证清晰。要做到提出观点,进行论证;提出问题,进行解答,最终给出结论。二是关注基本要素。三是尽量详细。把可用之材料和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在能有力支持全文架构与论证思路的前提下尽力用之。

4. 初稿

初稿是论文从思路走向落实纸上的关键一步。苟东锋老师针对标题、摘要、关键词等论文要素展开一一介绍,并指出:论文写作应以循序渐进为宜,从小问题入手,须注重读者阅读体验,行文清晰、文笔质朴、避免歧义,并充分理解前人学术专著和文章,勿无的放矢。

5. 修改

修改是正式成文的重要过程。对此,苟东锋老师提出两大修改原则。一在于时间:隔几日再来看已写成的论文,会有诸多新的发现。二是反思:在回顾论文的过程中,要细致地、从前往后地审视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反问是否有意义,关注是否有重复之处,是否有语句间、段落间联系上的断层,等等。

6. 发布

论文写出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你总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你的孩子的。更进一步,你还想这个孩子的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于是你就需要让孩子走出去。这就涉及到论文的发布了。

同学们现阶段写的论文,主要是发布给自己的老师的。其实应该揣摩一下他的评分准则,每个老师的看不不同,但大概还是有迹可循的。应该消除一个幻象:也许你认为自己写了一篇伟大的文章,因为你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伟大观点。但是老师一般都不会根据你的结论为你评分。那么他主要看什么呢?(1)你对所讨论的主题到底理解了多少?(2)你提供的论证到底有多好?(3)你的表达是否清楚而有条理?

除了给老师看,苟东锋老师还鼓励大家积极投稿。他向大家介绍了中国期刊的一般情况并认为本科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是完全可能的。论文能否顺利发表,看重的是论文所讨论问题的理解是否深刻、论据对文章的支持力度、论证方法的适用性和表达的条理性。苟东锋老师特别强调,文章如天,不能轻易示人,论文在发布之前,一定慎重再慎重,做到自己完全满意。论文的发布就如蒸馒头,若气漏了,馒头就蒸不好了。

7. 规范

一篇论文从构思到发表,需经历思考、落笔和打磨,而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即如何规范化的写作。苟东锋老师指出,就写论文的本来面目而言,它与生活中其他事情相比没有任何的特殊之处,它仅仅是人生中要面临的一个问题。若将写论文置于历史时空的维度、宇宙宏大的视野之下,写论文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但就写论文的本质而言,这是一个关乎关乎做人的问题。写论文要有意义,就需要做人能够立得住。按照儒家的观点,写论文就是格物物者,事也,物是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格物就是如何应对这些事情。为了格物,就要通过致良知的过程,通过致良知来使生活中一件一件的事情处在其应处的位置,把握好生活的节奏。用《中庸》中的话来说,就是要成己成物。因此,论文写到最后,其所应遵守的规范就是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人格,不要抄袭他人观点。要我手写我口,注重引用的规范性。只有做到这一点,写论文这一格物才是成功的,才能在成己成物中真正赋予论文以意义,而不至使论文沦为生活中一无任何特殊之处的事件

在学生的热烈掌声中,两个多小时的干货满满的讲座圆满结束。


学生感想

这次讲座中苟东锋老师从选题、阅读、提纲、初稿、修改、发布和规范七个方面入手,结合自己过往写作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了如何系统地规划和完成一篇哲学学术论文。作为一个大二下的学生,我亦已积累了一点写作经验和心得,但从讲座中依然获益良多,特别是关于老师与我们分享的文献综述部分。作为正式学术论文的一部分,文献综述承担着寻找该论文在学术共同体中处何方位的作用,撰写的过程也是一场与前辈学者对话的过程,同时一份好的文献综述也能帮助写作者更好地处理自己为该论文所收集的各类资料。而这些是我过去完成课程论文的过程中未曾涉及的,故而给我很大启发,望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有所实践,并在论文写作一途上有所寸进。(张浩成)

通过这次讲座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论文写作的各基本步骤与具体操作流程,并厘清了我积存已久的很多疑惑。但我知道,更重要的是在具体的论文写作中将本次老师提供的经验加以落实,从而锻炼自己的论文写作水平。感谢这次有意义的活动。(魏旭林)

 

图文|郑子星

指导|施能婧

来源|大夏书院导师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