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大夏 | 晚清之上海及上海体育

发布日期: 2020-05-01   作者:  浏览次数: 142

书籍是一面镜子,其中倒映出历史的轨迹与文化的迷踪。

4291800,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郎净老师与同学们相聚在书香大夏师生书友会,在书香四溢,历史浸润的氛围中,通过线上平台为师生们勾勒出来一幅清晰而又动人的晚清上海体育的发展历史图景。


萌芽:崎岖中向前

郎净老师指出,早在1863年,西侨公共体育场就已经建成了,但在这个时期,体育大多被当成商业盈利的工具,这其实是符合晚清上海民众重商、功利、机会主义的心理的。虽然体育在刚出现是违背了它自身的初衷,甚至有些完全脱离了运动的轨迹,发展成为了赌博业,但体育发展的种子在晚清时期的伤害仍是较为广泛的播撒下来了。

 

 外力普及:基督教教育与青年会

郎净老师讲到,当体育进入教育之后,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而这其中最早的契机则是基督教教育和青年会。

在讲到基督教教育对体育传播的影响时,郎净老师同时指出,面对晚清基督教的态度,同学们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尽管教会的到来对晚清的上海带来了文化和政治上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促进了体育在上海的普及。体育运动最早是被列入教会大学的正式课程之中,这些大学就包括圣约翰大学、震旦大学、沪江大学。而在教会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促进下,在1840年至1922年,体育在上海的发展进入了黄金阶段

而青年会对于体育发展的影响,郎净老师首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青年会这个组织,这是一个带有社会改良色彩的组织,创立于伦敦,中国在1906年加入其中。在青年会的努力下,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公共田径运动会。青年会对体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让中国人民加深了对体育这个概念的认知,而且还向上海地区引入了体育人才培训的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体育在上海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内部滋养:洋务运动与社团

郎净老师将这段时期体育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状况联系了起来。在洋务运动时期,官方主办新式教育并派遣留学生,士绅也创办了新式书院,而在这些新式学堂中则体现了本土体育的发展。洋务运动中有一项内容为“练军”,而在日后很长的时期内也成为体育教育的代名词,在这一时期,体育承担的最主要的是救国的重任。

而伴随革命重任兴起的社团中,则出现了直接以体育命名的社团,郎净老师列举了几个例子,如被称作“五体育会”的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商业补习会、沪西体操会。而在非体育社团中,也都将“体育”当成社团的重要活动内容,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此时上海体育已经做到了深入人心,成为一种人们生活的生活日常了。

 

而在这里,郎净老师又让同学们着重注意精武会的作用,虽然霍元甲并非是重要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他却成为了将这个“武术社团”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人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精武会用运动会、书籍、摄影等手段使体育进一步融入人们的生活,是晚清上海体育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在讲座的最后,郎净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可以了解这一阶段上海体育发展的一些书籍,如《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晚清营业书目》、《钏影楼回忆录》《近代体育在上海(1840-1937)》。之后,同学们就晚清上海体育的普及人群等问题向郎净老师提问,郎净老师为同学们一一做出了细致的解答。

同学们的思绪在这段时期的历史中徜徉,流连忘返。在浓郁的历史氛围,生动的在线讲授,热烈的答疑讨论中,本次读书会圆满落下帷幕。

  

后续,“书香大夏“主题活动还会推出系列读书会,各院系的名师大家将会与同学们一起与书会友,敬请期待!

 

 

|陶阳春 

来源|大夏书院学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