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雷:文明与全球转型

发布日期: 2022-01-13   作者:   浏览次数: 18

1139:00,全球胜任力跨学科冬令营启动仪式在闵行校区学生发展空间302举办。本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指导,大夏书院主办,外语学院、光华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协办。活动通过华东师范大学视频号同步直播,累积观众人数达1.2万,并获得2.6万点赞。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上海市高校智库周边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冯绍雷,校选调生办公室副主任兼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章晶晶、国际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彭利平、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江宇靖、光华书院副院长谢雨杉、大夏书院党委副书记栗蕊蕊、大夏书院院长助理蔡慧贤,以及学生代表出席仪式,并进行云端互动。活动由大夏书院院长沐涛主持。冯绍雷教授以《文明与全球转型》为题作首场报告。


什么是文明

冯绍雷教授首先介绍了两种对“文明”代表性的界定:法国年鉴学派创始人布罗代尔的观点认为“文化‘即尚未达到成熟、尚未达到最佳状态、尚无法确保其成长发展的文明’”,“历经一系列经济、一系列社会,仍生存下来,同时几乎只是一点一滴地才改变方向者,就是文明”;俄罗斯当代文明研究专家维·沙波瓦洛夫表示“文明是社会文化的总和,以共通的即超地域的价值为基础而形成,这些价值表现为世界性的宗教、道德、权利和艺术体系。”冯绍雷教授通过对“文明”这一现象本身的阐释,启迪同学们深入关于“文明”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自主思考。


何为“全球转型”?

全球转型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为探究当代国际格局变迁所提出的一个概念,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上来看,全球转型都有其理解向度。冯绍雷教授认为,全球转型指的是在经济科技推动下,以制度、观念和力量对比变化为基础,国际秩序、关键国家的体制与发展态势以及国家间关系在相互紧密关联中所发生的总体性变化,其内容蕴含着各国内部体制转型、国际秩序的改革与重塑、作为内外制度变迁连接物的对外政策与战略的变化。从全球转型视角来看,当代世界是一个走向多极、走向多元、走向多样的世界。


透视文明与全球转型的关系

文明因素的深度介入,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话题。冯绍雷教授以苏联解体为例,透视文明与全球转型的关系。他认为我们需要从文明史的长时段视角探讨苏联解体的来龙去脉,从相关各种文明的比较互动、合作冲突的演进中去解读这一过程,从文明现象与当代全球转型的相互交织中理解这一问题。

冯绍雷教授介绍了三十年来对苏联解体的文明史研究,主要有帝国视野的研究、把苏联现象作为一个文明单位来系统考察、从文明史与地缘政治互动的角度考察苏联解体的动因等,结合苏联解体的思想史分析,他提出“思想史与结构分析的关系”“‘适度’范畴与‘极化’民族个性结构”“文明演进:先天命定?还是事在人为?”等思考,探讨关于“本质主义”和“非本质主义”的文明与全球转型方法论争议。针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关注,冯绍雷教授尝试用“比较-结构的方法,对中俄文明在民族结构样式、垂直集权治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与同学们探讨了中国何以存续并兴起等问题。


国际政治是年轻一代的大学问

讲座最后,冯绍雷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如何调适多元价值”等问题作出回应。冯绍雷教授谈到“国际政治是年轻一代的大学问”,无论是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还是理性的、稳健的、进步的、开拓人类美好前景的全球转型都需要依靠年轻人来承担责任、付出努力。他勉励同学们能不断加强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到国际组织任职、参与国际交往,激发潜能,在全球转型背景下,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贡献。

在热烈的掌声中,首场讲座到此结束。接下来,本次冬令营学员还将在多位学术大家、业界精英的引领下,通过前沿讲座、交流沙龙、朋辈讨论、综述写作等方式,进一步碰撞思维火花,为提升全球胜任力与跨学科素养积蓄能量,卓越成长。

 

|桂骏 杜源恺 蔡慧贤

|侯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