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 | 媒体人进校园,教你写“有故事感”的推文

发布者:王纯发布时间:2024-12-29浏览次数:93

如何写出“有故事感”的推文?

如何在数智时代写出“有故事感”的推文,做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讲述者?12月18日下午,由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大夏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联合承办的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会讲故事的人:新时代如何写出‘有故事感’的推文——听四位媒体人这样说”专题课程在普陀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02-3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同步作为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届基层团学骨干培训班的新媒体专题培训课程和大夏书院“师生合作 卓越成长”创造营课程,由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大夏书院课程运维官薛靖桐主持。活动特别邀请到《文汇报》主任记者张鹏,《青年报》主任记者刘昕璐,澎湃新闻湃客创作者平台副总监徐婉,中国大学生在线官方微信主编顾田君为同学们进行分享。


在四位嘉宾分享前,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老师为主讲人颁发大夏书院导师聘书。



“学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张鹏老师从构思故事、发现故事、寻找并组织故事的角度,结合自己在《文汇报》撰写新闻稿的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学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的主题内容。张老师讲到,在构思故事时,要着重考虑新闻事件的“背景”与“时间”两个要素。同时,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线索的眼睛,将平凡的生活事件转化成令人为之动容的语言和故事化的表达,更能深入人心。此外,张老师还分享了短视频的表达方式,探讨了短视频与传统推文的不同之处。张老师的分享令同学们对于表达的真实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讲好身边的校园好故事”

刘昕璐老师结合自身在《青年报》撰写推文的经验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刘老师首先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推文撰写为例,与同学们分享“哪些人的故事是应该写的”,以及一系列的故事应该如何呈现。其次,刘老师也通过分享一些校园内的故事与推文提醒大家,很多有意义的故事其实就在同学身边,鼓励同学们去挖掘身边的故事。听过刘老师的分享,同学们表示,对于挖掘身边的校园故事有了更高的兴趣。



主流媒体的内容共创与传播新路径”

徐婉老师以自身在澎湃新闻工作的经历与大家分享主流媒体内容共创的相关经验。徐婉老师以澎湃新闻湃客创作者平台为例,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平台运营、流量扶持、工作内容、合作模式等媒体运行机制。同时,徐老师结合澎湃新闻“镜相”“眼光”“有数”等专栏,着重为大家讲解了非虚构写作、数据新闻等领域,希望高校青年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发掘自己的天赋,在媒体中分享自己的生活,这也引发了同学们的共鸣。



“解锁高校思政类公众号10w+爆款推文的流量密码”

顾田君老师以线上参与的形式和大家分享了“解锁高校思政类公众号10w+爆款推文的流量密码”的主题。顾老师以自己创作推文的经历,从时新性、显著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五个维度分享了一篇“高流量”推文应具备的性质,并且以自己编辑的爆款推文《一名西红柿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观察报告》为例,详细与同学们分析一篇高质量推文应具备的特点。同学们在听到顾老师的讲解后,纷纷认为对于高质量文稿的内涵与特质有了更新的认识。



交流环节

“做科普性推文时如何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

“作为推文小白,如何逐步改进流水账写法?”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针对自己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与生活,展开了思考与提问,如AI在创作中的使用、专业性与阅读量的平衡等,嘉宾老师耐心地解答,揭开了同学们的疑惑,进一步提升了同学们未来撰写推文的能力。



活动背后·策划者说

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庄瑜老师提到,“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宣传的形式和载体不断革新,但新闻的真实性、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新闻写作已成为当代青年学生们的通用技能,希望此次活动,同学们能增进对新闻写作的感知,从身边一个简单的活动新闻稿出发,不断提升写作技能,最终都能成为写得出‘故事感’推文的人。”



总结

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媒体创作的技巧与方法,对于如何撰写“‘有故事感’的推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对于未来的推文撰写工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今后,书院与学院也会开展更加丰富的、能够显著提升同学们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的课程,助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


主办 |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

承办 | 大夏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文 | 薛靖桐

图 | 潘诗婷

转载:ECNU学工在线